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进一步反应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C.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④②① | D.③①②④ |
纽扣式银锌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H2O=Zn(OH)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作负极 |
B.电子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 |
C.K+向Zn极移动 |
D.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
已知反应Cu(s) + 2Ag+ (aq) = Cu2+(aq) + 2Ag (s)为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银电极质量逐渐减小,Y溶液中c(Ag+)增大 |
B.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
C.电极X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2e- = Cu2+ |
D.当X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外电路中有0.02 mol电子转移 |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2OH-+H2↑ |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 |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 |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SO4溶液 |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
D.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如图所示,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为
A. A是Zn,B是Cu,C是稀H2SO4
B. A是Cu,B是Zn,C是稀H2SO4
C. A是Fe,B是Ag,C是稀AgNO3溶液
D. A是Ag,B是Fe,C 是稀 AgNO3溶液
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是
A.2Al(s) + 2NaOH(aq) +2H2O(l) ="=" 2NaAlO2(aq) + 3H2(g) △H<0 |
B.HNO3(aq) + KOH(aq) ="=" KNO3(aq) + H2O(l) △H<0 |
C.Ba(OH)2·8H2O(s) + 2NH4Cl(s) ="=" BaCl2(aq)+ 2NH3·H2O(aq)+ 8H2O(l) △H﹥0 |
D.Na2O(s)+ H2O(l) ="=" 2NaOH(aq) △H<0 |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
C.防止电池中渗漏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上有气体放出 |
B.M为负极,N为正极 |
C.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4OH- |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