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下列物质分子结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乙烯容易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
B.苯分子的结构中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
C.和属于同一种物质,不能用来解释甲烷是一种正四面体结构 |
D.1mol CH3CH2OH与Na完全反应只生成0.5 mol H2,不能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其它氢原子不同 |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环乙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己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有机副产物为 _____________ ____。
(4)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中用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请写出A和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①此反应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浓硫酸的存在下,乙醇可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乙醚,
②乙醚不与溴水反应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颜色、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若最终产物中混有少量乙醚,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
(3)丙同学观察到:在实验后期A中液体变黑,认为应该在装置A和B之间加入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8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结构可能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8种 | B.12种 | C.16种 | D.18种 |
下图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乙醇 |
-114 |
78 |
0.789 |
乙酸 |
16.6 |
117.9 |
1.05 |
乙酸乙酯 |
-83.6 |
77.5 |
0.900 |
浓H2SO4 |
|
338 |
1.84 |
(1)写出试管a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导管要插在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上,原因是: 。
(3)试管b中饱和Na2CO3的作用: 。
(4)开始用小火加热试管a中的混合液,其原因是__ 。
(5)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 (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6)若120 g乙酸和184 g乙醇反应生成106 g 乙酸乙酯,则该反应的产率为________。
乙烯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
(1)写出A的电子式 。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D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4)E是有香味的物质,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
①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②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
(5)为了证明浓硫酸在反应IV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改进后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乙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试管甲中试剂 |
试管乙中试剂 |
有机层的厚度/cm |
A |
2 mL乙醇、1 mL乙酸、 1mL18mol·L-1浓硫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3.0 |
B |
2 mL乙醇、1 mL乙酸 |
0.1 |
|
C |
2 mL乙醇、1 mL乙酸、 3 mL 2mol·L-1 H2SO4 |
0.6 |
|
D |
2 mL乙醇、1 mL乙酸、盐酸 |
0.6 |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3mL和_____mol·L-1。
②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Ⅰ、醉驾对人们的安全危害很大,利用下列原理可以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2K2Cr2O7(橙色)+3C2H5OH+H2SO4 →Cr2(SO4)3(绿色)+K2SO4+CH3COOH+H2O
①配平化学方程式后,H2O前面的系数为 ;
②怎样判断司机是酒后开车: 。
③写出用粮食酿酒的化学方程式: ; 。
Ⅱ、下列框图中,A由两种黑色金属氧化物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B中含有四种阳离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
(2)相同条件下,溶液B中所有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
(3)A中某组分可由单质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4)电解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解开始阶段,阳极上的电极反应是 ,阴极上的电极反应是 。
②电解至阴极刚开始有固体R析出时,该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写出计算过程) 。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 。
(4)X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 g X和120 g Z反应能生成106 g 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之比) 。
(1)为进行Ⅰ项中的除杂实验(括号内为杂质),请从Ⅱ项中选出一种试剂,从Ⅲ项中选出一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分离,将标号填在后面的答案栏内。
Ⅰ 除杂实验 |
Ⅱ 试剂 |
Ⅲ 操作方法 |
答案 |
||
Ⅰ |
Ⅱ |
Ⅲ |
|||
①苯(苯酚) |
A.饱和Na2CO3溶液 B.NaCl晶体 C.NaOH溶液 D.CaO |
a.蒸馏 b.分液 c.盐析、过滤 d.萃取 |
① |
|
|
②乙醇(水) |
② |
|
|
||
③肥皂(甘油、水) |
③ |
|
|
||
④乙酸乙酯(乙酸) |
④ |
|
|
(2)如图均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
①有机物(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
②上述有机物中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③任写一种与(e)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④(a)(b)(c)(d)(e)五种物质中,4个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填代号).
(3)下列实验中,需要用水浴加热的是 ,
①新制Cu(OH)2与乙醛反应; ②银镜反应; ③溴乙烷的水解;
④乙酸和乙醇反应制乙酸乙酯;⑤由乙醇制乙烯;⑥苯的硝化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乙醇 |
-117.0 |
78.0 |
0.79 |
乙酸 |
16.6 |
117.9 |
1.05 |
乙酸乙酯 |
-83.6 |
77.5 |
0.90 |
浓硫酸(98%) |
— |
338.0 |
1.84 |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_ 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10分)(1)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如下:
1 mol维生素A最多可与_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维生素A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芳香化合物。
(2)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Ⅰ)
(请注意H和Br加成的位置)
(Ⅱ)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明反应条件。
①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 三颈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是三颈瓶在部分无机实验或有机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Ⅰ.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往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
B.反应后溶液中C()增大 |
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
D.实验过程中的电离程度不可能发生变化 |
Ⅱ.有学生用五氧化二磷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进行相关实验。按如表所示的量和反应条件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再注入95%的乙醇,并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 |
95%乙醇量/mL |
加热方式 |
|
实验1 |
2 |
4 |
酒精灯 |
实验2 |
2 |
4 |
水浴70 |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
实验现象 |
||
三颈瓶 |
收集瓶 |
试管 |
|
实验1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酒精灯加热时,有气泡产生,并逐渐沸腾,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褪色 |
实验2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水浴加热时,不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反应瓶内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不褪色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实验室用乙醇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2)上图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进水口为 (填“a”或“b”),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实验1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4)实验2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 (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
(5)三颈瓶、收集瓶中的液体经检验为磷酸三乙酯,写出三颈瓶中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
(6)根据实验1、2可以推断:
①以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 。
②与95%乙醇在水浴70℃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⑤将a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再次称量质量等于ag
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③⑤⑥ | B.④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共14分 )
(1)甲烷的结构式是 。乙烯的电子式是 。将6.72L(标准状况)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1.4g,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2)在烷烃分子中,每增加一个碳原子,1mol烷烃完全燃烧需要多消耗氧气(填字母)________。
A.1mol B.1.5mol C.2mol D.2.5mol
(3)乙醇分子内有四种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会断裂不同的化学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时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
A.乙醇在热的铜丝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 ,断裂(填序号) 化学键;
B.乙醇中投入钠粒冒气泡: ,断裂(填序号) 化学键。
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
现 象 |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 |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 |
|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
设 计 |
现 象 |
甲 |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乙 |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
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 。
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
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