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请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问题:
⑴1883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
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 
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                       
②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                            
③如果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定量检测上题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你将收集的数据是                     

⑵将一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上图左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CO2浓度的传感
器,将瓶口用橡皮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
度的变化。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请回答 :
①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       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        
②再将该装置置于            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                 
③如果上图右为该植物在步骤①、②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该植物在单位时间(min)内光合作用速率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探究小组对一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从该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6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光照强度下(以字母A--E表示)24h后,实测获得6对玻璃瓶内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
A
B
C
D
E
白瓶溶解氧(mg/L)
6
12
18
24
30
30
黑瓶溶解氧0(mg/L)
6
6
6
6
6
6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6ml/L的原因是          
(2)当某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24h);光照强度至少为klx(以字母表示)时,温度也适宜,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若将在A光照下一段时间的白瓶移置D光照,该瓶内植物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条件下,改变灯源与烧杯距离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如下表所示,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或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cm处,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溶液中
 ▲ ,导致 ▲ 消耗减少,从而抑制了光反应。
(3)从表中数据估计,呈现如右图量变关系时的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 ▲ cm。

(4)金鱼藻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产生部位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请据图2回答:在有光条件下,停止供给CO2时,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五碳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2)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当图4纵坐标表示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时,则应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当图4纵坐标表示该绿色植物氧气释放量时,则应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一种情况即可):
可能的条件                                                    
理由:                                                        
(3)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4)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
      (填“多”或“少”),乙图如果在A、C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右图中表示出来。
(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光强
照光时间
结 果
2008lx
(弱光)
0.5h
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后,形成很多叶绿素
2 h
4 h
12 h
4000lx
(强光)
1 min
光照10分钟和30分钟时,恢复正常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差不多,但是不能形成叶绿素。延长光照时间后叶绿素逐渐合成
4 min
10 min
30 min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                     
③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          ,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