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性蛋白质产物(用甲、乙、丙、丁表示),根据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发生在内含子部位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③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④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过程一定能够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A.基因工程 | B.DNA分子扩增 | C.染色体变异 | D.交叉互换 |
下列关于诱变育种优缺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A.①④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抗性品系 |
CGT 丙氨酸 |
GGT 脯氨酸 |
AAG 苯丙氨酸 |
TTA 天冬酰胺 |
敏感品系 |
CGA 丙氨酸 |
AGT 丝氨酸 |
AAG 苯丙氨酸 |
TTA 天冬酰胺 |
氨基酸位置 |
227 |
228 |
229 |
230 |
A.抗性品系有可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B.CGU、CGA是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
C.抗性的产生是由于DNA上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D.与敏感基因比较,在抗性基因中有两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C.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稻增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 |
B.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它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 |
C.该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
D.该突变基因通过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 |
人类发生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部( )
A.碱基对发生改变(替换) |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
C.增添一小段DNA | D.缺失一小段DNA |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为适应环境产生定向变异 |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突变频率很低 |
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而人工诱导的突变大多数是有利的 |
将细菌A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出现菌落,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得到突变种a1,并接种于培养中,不出现菌落,但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出现菌落;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得到突变种a2接种于培养基中,不出现菌落,但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出现菌落;若将a1和a2一同接种于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菌a1和a2分别培养,均不能生长是因为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A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无法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 |
B.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A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
C.在实验中添加的物质甲或乙是作为生长因子添加到培养基中的 |
D.a1和a2一同接种于培养基上,出现菌落是因为细菌a1能合成营养物质乙,细菌a2能合成营养物质甲 |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②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被破坏,活性较低
③图3中ab段和cd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升高
④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
A.①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或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②一个体细胞中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③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④染色体中DNA的核苷酸的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⑤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出现新性状
A.5项 | B.4项 | C.3项 | D.2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