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型贫血病基因(常染色体隐性)对疟疾有很强的免疫力。生活在疟疾病区的人若携带一个镰刀型贫血病突变基因,就对疟疾有一定的抵抗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将全部患有致命的镰刀型贫血病 |
B.疟疾病区的人群镰刀型贫血症携带者的数目比按照概率计算出来的数目少 |
C.正常基因的纯合子可能患疟疾而死亡 |
D.杂合子既不患贫血病,对疟疾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
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是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变化 |
B.基因重组与性状重组没有关系 |
C.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新类型对生物都是有利的 |
D.基因重组虽然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对生物进化也是有利的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才有机会传给后代 |
B.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碱基对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 |
C.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因而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D.人类大多数的致病基因最初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 B.基因突变 |
C.染色体变异 | D.生活条件改变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
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的是( )
A.通过杂交培育抗病小麦品种 |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 |
C.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 |
D.用花药离体培养玉米植株 |
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R型菌落R型菌落+S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 B.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
C.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 D.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 |
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
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
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
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 N 株幼苗,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
A.N/4 | B.N/8 | C.N/16 | D.0 |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及其序列,这24条染色体是( )
A.22条常染色体,再加上X 和Y 两条染色体 |
B.46条染色体的任意24条染色体 |
C.23条常染色体,再加上X染色体 |
D.23条常染色体,再加上Y染色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