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 |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 |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 |
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 |
2011年广州亚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 B.电信号→化学信号 |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D.化学信号→电信号 |
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
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
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参与体液调节 |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
下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 |
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 |
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 |
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
若在图1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表方向一致)( )
A.②→①→②→③→② | B.①→②→①→②→① |
C.③→②→③→②→③ | D.③→②→①→②→③ |
人在寒冷环境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产生体温调节的一系列反应。下列情况不属于生理性体温调节的是
A.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 | B.汗腺分泌减少 |
C.肌肉和肝脏等器官的产热增加 | D.人在严寒中穿着许多衣服 |
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 |
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B.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
C.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
D.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
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