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如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电流表的两电极均置于细胞外,X、Y为实验位点(Y为两电极中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效应器 |
B.Z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
C.刺激X点或Y点时电流表指针均不偏转 |
D.刺激X或Y点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 |
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A.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
B.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
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D.肝细胞中苯丙氨酸与苯丙酮酸的转化 |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
B.一次性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增加 |
C.细菌再次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细菌 |
D.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
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
D.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
C.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 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③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 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关于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能量 ②神经兴奋从 B 细胞向A 细胞传递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效应T细胞、靶细胞、抗原、受体 |
B.胰岛B细胞、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 |
C.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
D.传出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
某小朋友在一次意外中下丘脑受到损伤,这一伤害对下列哪种生理活动影响较小
A.体温的调节 | 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C.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 D.促胰液素的分泌 |
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
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
在真核细胞中,有关物质的转移,叙述错误的是
A.tRNA能在核糖体与细胞质基质间循环转移 |
B.mRNA通过核孔往返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 |
C.高等植物细胞可经胞间连丝运输信息物质 |
D.神经递质经突触小泡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 |
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跳水运动员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 |
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
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B.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神经递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