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 B.小脑和脊髓 |
C.小脑和脑干 | D.只有脊髓 |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
如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 |
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
D.若c为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与于靶细胞 |
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以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外正内负,是K+主动运输到膜外的结果 |
B.甲、乙两图a处给予相同适宜刺激后,电流计同时发生偏转 |
C.甲、乙两图此时电流计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显示为正值 |
D.乙图中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 B.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 |
C.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电信号 | D.在突触间传递只有电信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