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在面粉中饲养 ②在捣碎的麦粒中饲养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 |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底火山形成的海岛逐渐有绿色植物附着生长,称为次生演替 |
B.山林火灾后芒草再度长出来,称为初生演替 |
C.不同群落最终都会达到森林阶段 |
D.人类可能对群落的演替施加影响 |
生态学家对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当时由于林旅鼠患有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使种群数量下降。正常情况下,猫头鹰是以林旅鼠为食,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仍保持稳定,新孵出的猫头鹰却大大减少。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A.蛋的孵化率下降 |
B.成年猫头鹰捕食能力比新生猫头鹰强 |
C.营养不足使雌猫头鹰产蛋量减少 |
D.营养不良的新生猫头鹰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班的男女同学为一个种群 |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
C.山顶山底物种的差异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 |
D.环境的容纳量是稳定不变的 |
下图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属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因人的作用可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
C.该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1 |
78.0 |
A.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它两个草原
B.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
C.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