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
C.乙 图AB时间 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
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
C.出生率和死亡率 |
D.捕获量和捕获率 |
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
B. |
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
C. |
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
D. |
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
图是某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兔后使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而兔被中度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度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
C.中度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A.动物进食对唾液腺分泌活动的影响 |
B.运动强度的大小对汗腺分泌量的影响 |
C.降雨的多少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
D.害虫的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
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
B.数量“J”型方程公式中λ的含义是种群增长率 |
C.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 |
D.影响“S”型曲线的K值大小的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
C.选体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
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到一些以毛竹作为单一优势物种的竹林,竹林中有一些高大的成年毛竹,还有一些较矮的幼年毛竹,以及一些刚出土的竹笋。竹林中还有一些昆虫类害虫,对竹笋及竹子的茎叶造成很大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竹林害虫属于 ,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 。
(2)竹林中的成年毛竹、幼年毛竹、竹笋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能否据此说明竹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 。
(3)毛竹固定的太阳能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哪些? 。
(4) 一些林业人员尝试用“林下养鸡”的方法来防治某些竹林害虫。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林下养鸡”的意义有哪些?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0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40只,必须积极防治 |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
C.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采用机械防治效果最好 |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会受影响 |
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 。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 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植物 |
最大净光合速率 (umolCO2/m2·s) |
光补偿点 (lx/m2·s) |
光饱和点 (lx/m2·s) |
甲 |
17.977 |
30 |
1400 |
乙 |
6.071 |
17 |
800 |
丙 |
2.706 |
4 |
600 |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 。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