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杆菌,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据图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 |
B.种群密度下降 |
C.环境阻力不变 |
D.营养级能量降低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试解释原因: 。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研究实验的课题。 。
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元。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
(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株数/m2 |
0 |
2 |
3 |
3 |
4 |
12 |
4 |
2 |
3 |
3 |
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
B.“涸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他们共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 h后,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 h内,鼠妇无死亡与出生,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鼠妇的种群数量的估计值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