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 B.⑥④③⑤ | C.⑤④③② | D.⑥④⑤③ |
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
双缩脲试剂 |
碘液 |
斐林试剂 |
甲 |
+ |
- |
- |
乙 |
- |
++ |
- |
甲、乙混合 |
+ |
+ |
+ |
注:“+”为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
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
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在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前必须要 ( )
A.先加入NaOH,后加入CuSO4 |
B.先加入CuSO4,后加入NaOH |
C.将NaOH和CuSO4混合均匀后加入 |
D.以上三项操作均可 |
人体正常红细胞是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体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 B.a<c<b |
C.a>c>b | D.a<b<c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卵子、大肠杆菌和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细胞 |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 |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顺序是 (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 B.②③①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④②① |
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
碘液 |
苏丹Ⅲ染液 |
双缩脲试剂 |
甲 |
++++ |
++ |
+ |
乙 |
++ |
++++ |
++ |
丙 |
+ |
++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
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
下面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
B.甲基绿使R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DNA呈现红色 |
C.盐酸的作用是水解DNA |
D.该实验结论: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
B.高浓度蔗糖溶液比低浓度蔗糖溶液所引发的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
D.若在甲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