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无性状分离 |
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D.单倍体植株的细胞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育种方法I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
B.a和c过程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
C.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一定是二倍体 |
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B.后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C.前一种方法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占5/8 |
D.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 |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
C.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辐射诱变 |
D.培育无籽西瓜可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 |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
下列情况下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的猫叫综合征 |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征 |
C.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
D.用花药培养出单倍体 |
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将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物成熟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后,发育形成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 )
A.4、2、2、4 | B.4、4、3、5 | C.3、3、3、4 | D.4、4、3、6 |
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的育种方式属于杂交育种,优点是培育周期短
B.①和⑦的变异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后期
C.③过程利用了细胞全能性原理且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⑦过程育种产生基因型AAaa个体的配子种类和比值为AA:Aa:aa=1:2:1
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改变 |
B.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
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A.均为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 |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
C.均为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 |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
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
B.育种周期短,加快育种的进程 |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