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请回答: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 。
(2)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l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为窄叶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 (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
果蝇、小鼠等生物由于其繁殖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其它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假设缺刻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缺刻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 (2分)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应该有 果蝇出现。
⑵从果蝇的眼色性状分析,后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雌性亲本产生了 种类型的配子。理论上讲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子代应该有 种类型。
Ⅱ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显性。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纯合的刚毛雌、雄果蝇个体和截毛雌、雄果蝇个体若只(雌雄均可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请完成推断过程:
①实验方法:首先选用 (2分)作亲本进行杂交
②预测结果: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2分),则此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2分),则此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雌雄果蝇刚毛基因和截刚毛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Ⅲ 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______________。
(2) 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
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其中一只基因型一定是_______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________。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2)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2%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①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③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预期低温处理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右上图为果蝇某细胞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位
置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是 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其基因型是 。
(2)图中1和2是 ,2、4、6、8构成一个 。
(3)已知长翅(A)对残翅(a)、灰身(B)对黑身(b), 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现有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杂交,F1为长翅灰身和残翅灰身,比例为l︰l。当F1的长翅灰身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 。
(4)如果通过观察后代个体的红眼(D)和白眼(d)性状就能直接鉴别出后代果蝇的雌雄,请在右下图中绘出与该只果蝇进行交配的另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并在相应的染色体上标出与鉴定性别有关的基因。
如图中植株①为绿色(yy)、皱缩(rr)子叶的纯种豌豆,植株②为黄色(YY)、饱满(RR)子叶的纯种豌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对植株①与植株②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理①产生无种子豆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2)处理②进行之前,首先对植株①进行 处理.处理②形成的种子,其子叶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 、 。将处理②所结种子第二年全部种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皱缩的种子中纯合子占 。
(3)处理③的方法是 ,处理④的作用原理是 。
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水稻的生育期中,稻瘟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稻瘟病引起水稻病症主要有褐色病斑型和白点病斑型,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水稻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注:“+”的数目越多表示发病程度越高或产量越高,“一”表示未染病。
据题干信息及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抗白点病斑型的水稻是品种 ,判断依据是 。
(2)设计1、2两组实验,可探究 。
(3)1、3、4三组相比,第3组产量最高,可能原因是 。
(4)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之间属于 关系。若实验田的水稻被某种鸟大量捕食而明显减少时,该鸟的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选填“偏小”或“相等”或“偏大”)。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酶的种类 |
酶的浓度 (%) |
原生质体产量 (×106个/g) |
镜检结果 |
1 |
纤维素酶 |
1.0 |
0.4 |
未解离的细胞团多 |
果胶酶 |
0.5 |
|||
2 |
纤维素酶 |
1.0 |
0.08 |
有许多碎片 |
果胶酶 |
1.0 |
|||
3 |
纤维素酶 |
0.5 |
1.5 |
未完全解离 |
果胶酶 |
0.5 |
|||
4 |
纤维素酶 |
0.5 |
3.4 |
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 |
果胶酶 |
1.0 |
|||
5 |
纤维素酶 |
0.4 |
18.8 |
解离充分,碎片少 |
果胶酶 |
0.7 |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
(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玉米中非甜粒(D) 对甜粒(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ddrr和DDRR的两个,品种玉米,欲培育ddRR玉米品种。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若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原理是 ,就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而言,该原理涉及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
(亲本、F1)的__ 过程中。
(2)F2中选出甜粒抗病个体自交得F3,在F3中应淘汰____ 个体,淘汰后群体中R基因频率为____
(3)若不改变育种方法,要在较短年限内获得ddRR品种,可将F2中选出的甜粒抗病个体的种子进行
种植,然后筛选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株系。此外,还可采用 育种缩短育种年限,该过程中须在 时期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植株。
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②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
(2)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五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的染色体位置。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普通稻为______(父/母)本和三体的________稻为______(父/母)本杂交得F1。
b.利用F1中的三体个体,构建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得F2。
c.统计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
实验结果:
d.若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为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
e.若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为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
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作物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
(1)第①种方法属于_________,其变异原理为______。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这种方法与第①种方法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__。
(3)第③种方法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方法②与③依据的遗传学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
(4)第④种方法是_______育种。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
(5)第⑤种方法属于 。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它们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都是相同的。
草鱼(2n=48)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多倍体鱼类与相同的二倍体鱼类相比,其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及耐寒性强,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诱导多倍体鱼类形成。多倍体鱼类的产生机制如下图, a、b、c 为成熟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方法称为,原理是 。
(2)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成熟个体a 为 倍体;通过“方法三”获得的草鱼个体体细胞中含 条染色体。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 。
(4)草鱼虽可控制杂草生长,但其天然繁殖能力强,易对水生植物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可以通过 (填写图中方法的序号,例如“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培育不育的草鱼解决该问题。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________种。图乙中,突变体aaBbDdd的花色为_________。
(2)突变体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l,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
II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毒蛋白可采用 技术。
(2)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
②可选取上图 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属于 育种。
③上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3)若甲与丙杂交,F1中弱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4)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 或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对同源染色体, 个萝卜染色体组。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 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2)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自交能产生 种基因型。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