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对下列生物学经典实验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生物学经典实验 |
科学方法 |
实验结论 |
A |
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 |
荧光标记法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 |
萨克斯研究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 |
对比实验法 |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
C |
赫尔希与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 |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 |
假说演绎法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
下面是某同学在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的操作或结论是
A.用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途径,检测到放射性的膜性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B.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的来源实验中,可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
C.将某细胞内的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H标记后,让其在不含放射性的环境中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4个 |
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含35S的实验组若不搅拌,离心后可能出现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 |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人想用含32P噬菌体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此次实验的做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A.需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 |
B.需用已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
C.若此次实验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
D.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入小鼠
②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入小鼠
③S型菌的DNA与高温加热后冷却的R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
以上3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 | B.存活,死亡,存活 |
C.死亡,死亡,存活 | D.存活,死亡,死亡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 )
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大肠杆菌繁殖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④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中的氧气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①和⑤ | B.②和③ | C.④和⑤ | D.④和① |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 ( )
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C.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