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碴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一样……”鲁迅的这段话不能说明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
B.个人的意识受着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的制约 |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
D.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 |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的花朵和果实。”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D.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同步
C.社会意识不依赖了社会存在而存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80后在08年长大了,这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整个社会对80后的评价,媒体开始铺天盖地,争先恐后的描述着80后在地震中的表现,所有的媒体似乎都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喜悦,媒体赞扬了80后表现出来的团结、坚强、沉着和睿智,更是高度评价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地震后对80后有着的正面评价,这是整个80后品牌经营的失败,而经营这个品牌的人,是绝大多数80后的人。所幸,这次四川地震给了80后一个展示的舞台,80后也确确实实舞出了动人的舞姿,我们为之欣慰。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对80后给予前后如此悬殊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成长背上了8万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他们的成长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经历了难以洗刷的灾难!这样的成长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联系上述材料 ,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多难兴邦”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2)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80后的年轻人?
(3)80后在四川汶川地震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让社会认可他们的?
2008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专家估计,2008年可能有超过100万大学生难以就业。但问题是:一方面,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就业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却难于招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如果大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去,有利于开辟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
(1)就业是民生之本。请从政府职能角度,就解决就业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有人认为:“大学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总是在目标实现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实现。”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们对理想的不断追求是人生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
B.理想足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C.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
D.理想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灾难的民族,灾难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团结。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将全中国十三亿民众凝聚了起来,将全世界炎黄子孙团结起来。汶川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大灾无情人有爱,人们为支持地震灾区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和爱心。无数人为支援灾区而宁愿牺牲个人利益,这说明:( )
①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个人生命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处于更为根本的地位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 种社会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一 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只表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n②④
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 )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问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④价值是一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11月11日新华网报道,52岁的天津下岗女工王惠芳10年前收养了被亲生父母遗弃的脑瘫婴儿缘缘。10年来,王惠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抚养缘缘,为她四处求医问药,被周围的居民称为现实生活中的刘惠芳。王惠芳的行为反映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
B.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
C.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 |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 |
2007年6月上旬,欧洲、新西兰央行纷纷上调利率,备受市场关注的美联储、日本央行也纷纷推高了市场对其近期加息的期望值,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物价持续走高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 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
C.事物的联系阻碍事物的发展 | D.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
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C.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 D.改革就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