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及部分地区GDP增速

注: 2001-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速为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二: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三:雾霾的报道这两年常见新闻报端,但《穹顶之下》以其严实的结构,缜密的逻辑,扎实的数据,再运用网络技术合理穿插视频,一气呵成,感人肺腑,带给我们心灵无比震撼。面对“十面霾伏”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一板一眼地落实到位,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蓝天白云也可以实现新常态。
材料四: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1)请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全面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实现蓝天白云的新常态。(12分)
(4)根据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提高决策水平。(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材料三: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这首歌感动了很多人。千百年来,爱国成为人类至高无上的品德和情怀。不同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书写着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1)国家与个人是1和0的关系,没有前面的那个1,后面的无数个0便失去了意义。请分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导弹之父孙家栋朴实的话,代表了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声。“航母英雄”罗阳因过度劳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中国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80后”大学生吴金城,放弃去深圳教书的机会,回到贫瘠的家乡,一边教书。一边磨豆腐,用卖豆腐的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豆腐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学习他们的爱国行为?
(3)某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准备走进社区,以“爱国”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及当前现实,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经济增长正能量不断累积

(1)你如何认识图2中数据的变化?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材料二:《人民日报》从2015年03月02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专栏,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知识,阐述华为成功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暖花开之际,我省某校高二年级开展以“走出书本,走进社会”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邀你同行。
走进企业:感悟民营经济活力
同学们参观了我省一家著名高新科技民营企业,了解到安徽省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提速,活力进一步激发.
2014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

注:截至2014年底,全省私营企业45.6万户、个体工商户183.4万尸,但同江浙相比,安徽民营企业在数量、质量、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制约安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安徽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依据。
走进乡村:体味新型城镇化
安徽省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2015年2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
(2)安徽试点方案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方法?
参观安徽好人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安徽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互动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展现了829位入列“中国好人榜”的安徽好人事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好人是人民的好公仆,企业的好职工,邻里的好心人。
(3)请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1)结合材料,分别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释“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材料二: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政府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亚欧国家大多持欢迎态度,美国认为西方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冷落亚投行,日本暂时不考虑加入。截至2015年4月12日,已有57个国家同意加入,其中亚洲34国,欧洲19国。专家指出:不同国家对亚投行所持的态度,既有地缘政治的关切,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和外交政策的贯彻。
(1)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评析专家的观点。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者,国之重器。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摁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快进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战略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实施了15年的《立法法》进行首次修改.此次修改的亮点是,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延长立法链条,让民众和专家深度参与;对税收法定、地方立法权等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新华社微评:立法法审议修改的过程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联系材料,说明立法法的审议修改过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
◆法治升级释放经济新红利
法治,永远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过度行政干预、公平竞争缺失、民营经济发展受限、就业歧视……中国经济的转型呼唤着法治的强化。打造法治升级版,将使中国经济释放更多的新红利.
(3)结合材料,分析法治升级对释放我国经济新红利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信息一:经济性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政府新角色
政府要建立与社会、市场之间的新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改变传统的审批模式,从重审批走向重监管,把重心放在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上,并对监管及时跟踪了解、检查落实;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建立防范风险和危机的安全阀;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履行好职责?
信息三:发展新机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动力结构和风险状况都会呈现不同于以往的特征,经济工作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是适应新常态的根本出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坚守底线的基本着力点。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住发展的新机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民文化乐园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2015年初某校高三二班研究小组参加了某县宣传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就农民文化乐园、居民文化消费的问题进行探讨,请你参与其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安徽省为什么要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2)假如你的家乡也准备建农民文化乐园,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为你家乡的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提几点建议?


(3)近年来安徽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日趋火爆,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结束中亚行程后,习近平“转场”南亚,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国。分析称,习近平此次“两亚行”助推中国“向西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此同时,更会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倡议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新概念。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势资源为目的,简要设计一个互利共赢的具体方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城市建设回归理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分地区、分规模城镇化质量指数情况

注:城市规模按《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城区人口分类。分地区数值为各地区城市指标的平均值。分规模数值为各种规模城市指标的平均值。
(1)根据表中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近年来,关于“空城”、“鬼城”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
C市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的基调,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避免了“空城”现象:一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来避免“空城”现象的。
材料三: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共同沟”对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1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
材料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完全扭转,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持续性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尚需付出更大努力。现在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公立医院要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办医的政策障碍逐步被破除,公立医院让出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有望被民营、外资医疗机构占据。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如今,中国正行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下推进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实践,是一个矢志复兴梦想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回答好这个重大命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史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生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时事社团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
表1: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
 
表2: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1)请你根据表l、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APEC新亮点】
北京APFC会议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剪裁、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
(2)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发展新动力】

【法治新思维】

(3)结合以上信息,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