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高中政治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将逐渐转变对经济增速的敏感。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12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中,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为何反复强调稳定物价?(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天价”年夜饭、悍马婚礼等一系列的“中国式奢侈”消费行为充斥四周。同时,有的人吃穿尽情消费却不愿花几十元钱订一份报纸或杂志,买一本好书。
材料二 与此相对照的是,还有相当的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尊严的生存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目前我国消费存在哪些问题?
(2)谈谈怎样才能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三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最近的《经济日报》报道,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中、西部收入差距和城镇内部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受到压抑。
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动荡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增长贡献乏力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阐述“发展目标”时指出,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二   2014年7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6月百城价格指数显示, 100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已连续第2个月下跌,环比跌幅0.5%。合肥6月房价指数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降幅0.54%,超过百城降幅平均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确立上述目标的重要意义。
(2)有专家认为,现在房价下跌是理性回归。请你运用《多变的价格》相关知识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粤西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数据)

项目
城市
总人口(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阳江
247
880
19072
9415
470
湛江
710.9
1900
20227
9561
890
茂名
748.9
1951
18034
9506
902

注:《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
材料二: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提出的“倒U曲线”(见下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处于“倒U曲线”左侧,而且离拐点有一定距离。为此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首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严格措施,为发展构建“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

材料二:著名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记录片《苍穹之下》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让无数人认识到了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知道了应对雾霾的一些具体措施。如:遇到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通过“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拒绝过度包装”“拒绝吸烟”等行为可以为治理雾霾做贡献;等等。
(1)简要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促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向“倒U曲线”拐点右侧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柴静的做法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以下哪种情况可导致出口到非洲某国的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①该国内其替代品价格升高       ②该国内其互补品价格上涨
③该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④该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影响,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与此同时,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连续三次上调产品油消费税,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对消费产生了影响,但是最终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2013年3月,32为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该修正案草案将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总体变动情况

材料二: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7.4%的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据测算2014年我国文化业增加值达2.3万亿元,增长超过10%。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对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投入不断增大。
材料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居民文化消费指数总体提高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就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提出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支付宝对外发布十年对账单,为用户梳理自支付宝诞生至今的购物、理财、生活缴费等全套数据。对此,他们说……
网友说:不少网友在收到自己的账单后,惊呼“画面太美不敢看”、“原来自己也曾是高富帅”、“应该剁手”等,对一些人晒出的十年账单,有网友感叹说,“有钱,就是任性”。(“有钱,就是任性”--调侃有钱人不差钱的做事风格)
(1)从《经济生活》角度,你如何正确看待“有钱就是任性”的观点?
淘宝店主说:十年账单让我回忆起十年创业的艰辛。凭着价格优惠和诚信经营,店铺终于成了皇冠店铺,现在日均销售上百件,收益还不错。不过现在还是有些店铺以次充好,请网络公司刷信誉,恶意诋毁其他店铺等,对买家和我们这样的店铺来说,都不公平。
(2)营造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我们在行动。依据《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表。

做    法
依    据
示例:工商总局曝光天猫等部分电商平台“双十一”销售的假货名单。
政府依法行政,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① ①(请勿自此作答)
② ②(请勿自此作答)
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店主应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
③ ③(请勿自此作答)

专家说:支付宝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零售模式转变成全球发达的电子商务化模式。这种电子商务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又带来了促使行业重新洗牌的多米诺效应。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些企业不能适应变化,无奈地走进历史的黄昏,有些企业在艰难的改革和转型,而还有一些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商业传奇。
(3)请用辩证唯物论道理,阐释企业应怎样积极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重有进,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如下图)

注:2014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46.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内需对GDP的贡献是102.9%,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
材料二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风险,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要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有钱花、有钱敢花、有钱花得舒心,同时学会更聪明地花钱,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刺激居民消费,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1)结合图中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安徽省应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二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信息消费是时代大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与实施,极大释放了信息消费潜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意见》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为此,需要政府清理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请分析材料二中蕴涵的认识论道理,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在提出和落实促进信息消费主要任务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材料二 据统计,至今,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连续22年下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
(1)结合材料说明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