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材料一:52年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剧本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为素材,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连队官兵在霓虹灯闪烁的大上海所经历的一场特殊斗争。52年后,这部优秀的文艺精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重新演绎,再次搬上话剧舞台,演出时,上座率在九成以上,总票房逾百万元人民币。该话剧是一部口碑与市场双赢的作品。
材料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材料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谈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迪。
(2)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中的原因。
(3)有人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艺就要娱乐化。请你从真理的条件性、 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开展学习和践行“广东精神”的活动。
材料一:2003 年,广东省曾经将“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变化,精神建设重点也发生了 变化,新时代广东精神应运而生。2011 年 12 月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界进行讨论,征集新时代广东精神。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讨论,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也通过网络和报刊、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2012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诚于信,侧重于对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敏于行,侧重于对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目前中共广东省委正大力宣传新时代广东精神。
材料二: 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广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东的具体化。“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既是广东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也必将成为引领广东发展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在新广东精神产生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等通过网络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不是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某些网络民意表达,显得盲从和极端化,甚至扩散“不信任政治”的言论,以至于误导社会大众。
(1)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知识,谈谈你对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民意的认识。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广东精神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共广东省委在提炼新时代广东精神的过程中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8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去年,某区政府致力于文化惠民,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一般的文化活动场所不同,农村文化礼堂旨在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着力打造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以及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在着力筑起一座座精神家园过程中,该区政府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专门成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学堂建设、礼堂建设、礼仪活动、长廊建设等工作。每个文化礼堂还配备一名管理员.专门负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及相关协调工作。此外,区政府还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当地高校、文艺人才、青年团体等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为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提供服务。
(1)某区在着力筑起一座座精神家园过程中如何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2)某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过程中怎样审慎行使手中的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辨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注: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2.至201 3年底,我国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在35%左右。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城乡、区域整体差距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3. 6: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20年内,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真正摆脱土地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民地位,在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新增的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致使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被大大忽略;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传承与积淀,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已经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
材料四  “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观点,完成下列表格。

 设定主体
 具体情境 
   具体做法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新闻媒
体舆论监督制度等,行使监
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
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之苦,
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假如我是   ③   
(请勿在此处答题)
居民小区养犬人数日增,引发
养犬人和不养犬人的矛盾,存
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主持调解居民矛盾;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召集居民会
议,制定社区公约等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新生婴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
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④(请勿在此处答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5.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河北省、某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材料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3)根据材料二,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依法治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
材料一:为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我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确立了以下思路:一是处理好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处理好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文化差异,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需要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判定有双重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加强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知识,分析我国塑造国家形象的依据。
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联系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应该怎么做?
(3)“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请你写出从中得到的两条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l9 日至21日;以“互联互通芡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人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移,会带来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通盘考虑。“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1)请结合材料,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14分)
互联网与文化新形态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 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乏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闻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2)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送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环保志愿者、普通公众结合切身感受,从强化执法、提前预防、事后援助等方面提出看法,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法制办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某市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材料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山东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山东;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3)结合材料,指出中共山东省委在推进法治山东建设过程中遵循了哪些辩证法方法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 从根本上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道德的正能量,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出现了4场“零票房”的尴尬局面;次日牵动亿万人心的长春被盗婴儿被害……。这屡屡的残酷社会现实反映了我们部分群体的思想道德的缺失,也为我们敲响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警钟。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困扰"、"心理失衡"等问题。
材料二:罗阳超负荷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司机吴斌,遇难前刹车挽救乘客;亿万富翁救员工溺亡,至死保持救人姿势,一股股捍卫真善美的正能量喷薄而出,在与假恶丑的交锋中,不仅治疗着不良道德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创伤,而且有力提升了社会公德,捍卫了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美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更好地发挥道德正能量建言献策。
(2)请你运用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些“民族的脊梁”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2 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民族的脊梁”学习的活动设计两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不超过16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度中国十大人物。他获奖的颁奖辞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理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砒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材料二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一大批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楷模先后涌现。由此,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掀起了一场“发掘感动、学习好人、追寻真善美”的全民热潮。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道德楷模的辐射面,使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感动中国》为核心,“感动效应”正在形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黄旭华颁奖辞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感动效应”形成的意义。
(3)请就如何进一步扩大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的影响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不遵守道德的人,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和制裁,反而还能从中受益。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而又自成体系的道德价值标准,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至今仍是国民公认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则。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无可争议的软实力。
(1)运用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知识,简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6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改变我国目前“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