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政治

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  )

A.全盘否定 B.简单否定
C.完全肯定 D.既肯定又否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日前做了“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2月15日,当日为农历正月十三,在杭州孔庙举行主题为“穿汉服诵读《弟子规》”的迎元宵活动。80名青少年和成年人统一身穿汉服、提灯笼结对迈入孔庙,集体诵读《弟子规》等经典诗词选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下列对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只要继承了传统文化必定能实现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梅戏,旧称采茶调或采茶戏,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其后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在当代的真正繁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剧目的挖掘和翻新上,剧种的活力还应体现在进入当代题材时仍然充满自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B.对待传统文化应怀着敬畏的心理,保持其独立与完整
C.文化创新应坚持联系的观点,实现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D.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发展的观点,任其随时代发展自生自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牲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能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

A.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B.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山东省图书出版的改革开始得最早。中央要求山东省改制的21家出版社,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并且形成了山东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等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在这批“航母”级别的出版企业运作下,“鲁版图书”独树一帜。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②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实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撰《四库全书》。此书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文化基本典籍。《四库全书》的编纂证明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海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一定的继承性 D.相对的渗透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当前社会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①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②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是片面的
③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花祭、树葬、海葬……,清明节也因不断注入时代元素而有所变化,传统习俗与时代内涵兼具的清明新文化正在生成。然而,当回归的传统习俗遭遇现代文明,在所难免会产生碰撞。鲜花换纸钱,能否换来环保?市场与公益,谁主宰殡葬改革方向?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节日是否被福利性假日所置换?这场新旧文化的博弈表明
①文化发展要摒弃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内涵
②清明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应保留其相对稳定性
③要不断推出注入时代精神的清明新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