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习近平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文艺工作者需要
①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传播正能量
②抓住主要矛盾,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③把遵循文化创作规律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坚持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发言告诉我们
①文化创新应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②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5年暑期,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自上映起便表现优异,以20.5亿的票房刷新华语票房新纪录,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的24.26亿,位居内地影史第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
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
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捉妖记》里有共享的价值观、成熟的操作经验、诚意的创作态度。观众很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
B.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
C.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由此可见,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过程
④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梁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①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②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③吸收外来文化,繁荣文化市场
④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异彩纷呈,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其秘密武器在于“混搭”中求创新,节目设计雅俗共赏,全面覆盖了老中青的收视心理。由此可见,本届春晚的独特之处在于
①弘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③推进文化交流、融合、创新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抛弃 |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
D.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
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借鉴的是( )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灵感 |
B.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 |
C.充分挖掘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 |
D.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 )
A.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 |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D.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倡导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中华文化被世界各国认同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我小说中的人物事件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国家,但我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大地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文学作品都以作者独特的生活阅历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
B.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
D.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 |
与上世纪80年代目光向外的“文化热”相比,新一轮中国的“文化热” 目光朝向本土文化,与产业高度融合——各地商业演出之“印象”系列、图书出版之乡土系列、中国电影对本土题材的发掘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学习借鉴西方文化 |
B.文化发展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崛起需要真正的文化自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