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及发明专利申请量
注:1.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被广泛采用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转型发展重要指标。2.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迄今尚未有中国品牌入围。3.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80%以上的营业收入是在国内,而不是世界。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材料二 2013年以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吸引着全球多个国家的“粉丝”。从韩国到中国,收视率屡创新高。“星星”是韩国文化兴国政策的最新成果,韩国电视剧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的文化企业应该怎样提高国际化水平?
材料三 2013年,中国高层领导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国家制定了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近10年中国高铁技术快速发展,跨越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制造技术,标志着中国调整列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第二个台阶,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列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个台阶,中国铁路以时速350公里调整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成功研制生产出新一代CRH380型调整动车组,标志着世界调整列车技术发展到新水平。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高铁技术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了2013年10月11日至25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即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 “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材料二 2013年10月29日,淄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2)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对历史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材料二 山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驶向“文化强省”的航程中,山东驶出了“三驾马车”: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二是文化的创新,三是文化惠民,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身”。
(2)结合材料,分析山东省驶出“三驾马车”实现华丽“转身”蕴含的哲学道理。
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3)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据此,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于2014年4月18日开始每周五晚上9点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纪录片一共七集,每集50分钟,分别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
材料一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能够再次走红,也与当前社会普遍的食品安全现状有关。正如网友在微博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其实有两个“舌尖上的中国”一个充满阳光与感动,是由淳朴、温情、唯美、诱人、人文关怀、奶奶的眼泪、妈妈的手、故乡的回忆写成的;一个充满晦暗与肮脏,是由添加剂、致癌物、地沟油、增白粉、瘦肉精、农药残留、荧光粉、反式脂肪酸写就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感悟到“舌尖”的文化与乡愁之后,或许更应该想想,如何让日常生活中的那个“舌尖上的中国”,变得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好。
材料二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讲述了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与以往的国产纪录片制作的步骤不同,《舌尖上的中国》依据西方美食学的理论进行建构,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细节表达方式更贴近观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网友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是怎样实现文化创新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许多欧美国家把推广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美国实行“阅读优先计划”,英国努力“建立满是读书人的国家”,日本开展“亲子20分读书”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2)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数等输入中国。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3)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2013年9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召开,近5000名海内外华商领袖齐聚成都,以“中国发展•华商机遇”为主题,探讨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世界华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熊猫故乡”和“美食之乡”的美誉,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有助于推动全球华商了解中国发展新机遇、了解西部发展新成果,推动更多的华商能够在四川投资创业,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
材料二 世界华商大会一直以“在商言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华人商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华商群体与经济联系最密切、与市场联系最密切,哪里有商机,就会到哪里去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让华商们形成了“抓住中国机遇,合作凝聚力量”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2013年9月26日晚7:30—20:40举行的闭幕晚宴上,成都市的文艺工作者给嘉宾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其中,川剧由于有深厚的生活根基,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加上演员们表演了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等绝技,让观众们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材料四 川剧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具有自身独特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的戏剧表演剧种。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但没有能够一展风貌,反而逐渐走向萧条。导致其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剧团体制原因,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剧目创作和演出内容与审美需求、时代主题脱节,缺乏优秀的戏剧剧本创作,“文革”所导致的文化断层使观众与戏曲艺术及对戏曲审美的脱节,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观念的侵入对川剧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等。
(2)结合材料三、四,请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为川剧实现新的发展出谋划策。
材料五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有天师洞、祖师殿、圆明宫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另外道家音乐、道家武术和气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工艺品等也独具魅力。还有,以青城山的古琴曲《流水》为代表的古琴艺术2005年列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每年的正月初九日玉皇圣诞、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还有,每年的罗天大醮、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法会、祀福法会、传戒法会等道教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3)结合材料五,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
材料六 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来访嘉宾还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地震遗址中搜集的各种因地震而被损坏的物品,以及抗震抢险人员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物品。一位嘉宾在参观后感叹道:“这些物品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不平凡,它们沾染着灾区人民的泪水,它们浸透着救灾人员的血汗。这些物品就像一面澄净的铜镜,映照出中国政府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重塑信心、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决心,映照出全国人民与灾区百姓群众心脉相系、同舟共济的真心,这是在灾难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4)结合材料六,请你谈谈我们当前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按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或5%以上。
(l)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S省为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该省的支柱性产业,创新探索形成了“深度开发”模式,突出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打破资本瓶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橇动作用,同时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股拉动;瞄准世界科枝发展前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打造国际国内文化品牌,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文化产业航母,把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联结起来,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S省打造支柱性文化产业各项举措的意义。
材料三 M市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中,充分挖掘名人故里、传统技艺、长寿文化、孝文化、坝坝筵等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专家论坛和国际性学术研讨,频繁开展书画、摄影、戏剧、文学创作等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统一打造了集“历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于一体的专业性泡菜博物馆和多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M市是怎样进行文化强市建设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2008—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行业总收入趋势
注:同期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从6000万增长到近8000万人。
材料 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1)概述上图反映的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上图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义。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中国偶像》(东方卫视)、《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和《中国最强音》(湖南卫视) ,正在进行收视率大比拼。这些来自于国外的娱乐节目要比拼收视率的高低,唯有看谁家的“中国本土化”做的更精、更抓人眼球。《中国偶像》比杀技:打造偶像。东方卫视引进《美国偶像》模式,力争在众多的草根选手中选出能被市场接受的实力演唱者。《中国最强音》比杀技:讲故事。《中国最强音》则打出了“会讲故事,但绝不知音体”的旗号,已在北京、深圳等地选拔选手进行专门舞台封闭训练。
2013年如此多的选秀节目都疯狂地打上了“洋”标签,会不会冲击国内传统的电视娱乐业?该不该引进外来节目?对此,有关人士分析说,“只要节目的类型和模式不同,让观众有新鲜感,活跃文化市场,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
⑴对上述材料中有关人士“大胆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的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⑵对于国内疯狂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引进先进的模式是国内电视制作团队的一次学习过程,并会大大减少收视风险。”另一种认为“在学习国外模式的同时,国内的制作团队不一定领会其中的精髓,与其克隆节目模式,不如思考其模式的根本!”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以上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假如你是一著名卫视的负责人,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创新打造出收视率火爆的唱歌娱乐节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3点理论依据。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离”有何经济意义?
材料二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通过对乡土文化积极的全方位延承的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怎样对我国的乡土文化进行全方位延承的保护?
材料三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到2020年,中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哲学依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