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不断变换形式,以利益诱惑一些急于发财的人上当受骗。要避免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就要
A.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主观主义 | B.透过复杂多变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D.放弃追逐个人的利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
“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B.意识来源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客观事物和主观思想具有先行后续的属性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创造性思维
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 )
①敢于超越,敢于否定一切
②突破规律制约,发挥思维潜能
③以事实和规律为基础进行创新思考
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已造成多栋楼坍塌,坍塌范围较大,滑坡已经造成76人失联。专家指出,这次滑坡事件的发生,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由于“人祸”形成滑坡事件,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
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洪灾 |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合的是( )
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否认了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从哲学上讲,“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
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地震发生人类能否准确预测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问题
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测出来了。果真如此吗?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事……”陈局长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
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 |
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 |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 |
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
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主观唯心主义 |
近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能够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以后,日本方面宣布方圆30公里为安全距离,而美国方面则认为方圆80公里内均是核辐射影响范围,法国方面也建议法侨撤离至80公里外。日本与美法之间关于安全距离的分歧说明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
B.意识是主观的,不同国家对于安全距离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
C.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美法为维护本国公民利益故意扩大了安全范围 |
D.真理性的认识具有多样性 |
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有些人认为吃碘盐可以防辐射,2011年3月17日全国各地出现食盐抢购现象。专家表示如果想防辐射要服用含有碘化钾的稳定性碘片,但是碘盐里含有的是碘酸钾。所以食用碘盐以防辐射是不科学的。相反盲目地、过量地食用含碘的食物、替代品或者是药物会导致人体的碘含量超标,对身体造成危害。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
C.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