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些人的行为是( )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 D.错误的,因为它未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③旧事物和新事物是引起被引起关系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楚国有个人剑落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唐代和尚慧能评论“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楚国人和慧能和尚都错在不懂得( )
A.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
C.物质是运动的道理 |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
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对立是( )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王充这种观点( )
A.承认了自然界及万物产生发展的客观性 | B.错误,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
C.正确,科学地解释了事物产生的根源 | D.科学地解释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根源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王充这种观点是说( )
A.自然界和万物是由天地创造的 | B.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C.天地是自然界和万物之源 | D.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和发展的过程 |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粮食安全阶段性纲要。其唯物论依据是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B.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C.一定的原因带来一定的结果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
《长江商报》9月2日披露,湖北京山县大竹水电站“竣工即废”,引起省、市、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目前已经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水电站“竣工即废”的主要原因在于个别领导者
A.没有充分认识规律,因此不能利用规律 |
B.没有看到规律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
D.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 |
2008年6月1日至30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在全国开展,全力治理“隐患”。漫画强调的哲学道理是
A.联系阻碍事物的发展 |
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的 |
C.事故和生产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
D.规律不能改变的 |
为防止经济出现下滑,我国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2008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说明
A.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经历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
B.主观要随着变化了的客观而变化,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C.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制定和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
D.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唯心主义 |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在劳动合同这一章中确立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对《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加以细化,同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在适用范围、集体合同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反作用不同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民日报》报道,一些地方不是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去保护、恢复或修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而是热衷于建设大规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果是事与愿违,造成新一轮的生态伤害。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人们不应当去利用和改造客观存在的事物 |
B.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C.人类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D.改变生产关系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一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结果造成新一轮的生态伤害。这说明( )
A.自然界的现象是千变万化的 |
B.世界观支配着方法论 |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
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
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