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 简答题
高中政治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是搬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材料二: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位于浙江省的钱塘江因为壮观的涌潮而闻名于世,但经常泛滥的潮灾不仅威胁到钱塘江河口沿岸居民的安危,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罕见的潮涌现象?自古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索。王冲在《论衡》一书中指出,钱塘江潮涌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形成和大海潮汐一样,是受月亮影响的缘故。王冲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次从物理学的角度,对钱塘江潮涌作出的科学探索。现代研究表明,钱塘江潮涌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材料二: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百年来,大潮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2011年的9月15日是农历八月十八日,有关部门此前“钱塘江潮水为9年来最大” 的预测,更是让数十万海内外观潮人纷至沓来。潮水尽管壮观,但钱塘江潮频频卷人的惨剧留给我们一个个血的教训;潮壮观险亦常在,勿忘警钟长鸣保安全。专家提醒观潮者,千万不要擅自走到滩边游玩、纳凉,或到江中游泳、洗澡,也不要觉得“等湖水来了再跑一定来得及”,事实上,很多被湖水卷走的人就是丧命于这种错误观念。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观潮者怎样才能安全观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试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回答:
(1)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知识?
(2)中国根据国情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和方法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哲学依据并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美丽中国”提出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个个热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读懂这些热词,领会国家战略,可以让我们明天迈出的步伐更有底气。
热词一“创新驱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6分)
热词二“更高质量就业”
政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韧l,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思考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6分)
热词三“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方法?(6分)
热词四“教育优先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高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家在杭州的上海交大学生鲁雪春节回家时好好体验了一把。

高铁体验
体现的哲理
出站不久,列车时速就超过320公里。坐世界上最高速度的高铁回杭州,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陆地飞行的感觉,但是如果不注意窗外渐渐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

高铁建设者们,正是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顽强奋斗精神才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的,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材料三:随着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指标,中国大城市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将污染产业从城市迁至郊区、从东部迁至西部、从沿海迁至内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置不当,这种看似“双赢”的做法或将造成危险的结果,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一块土地称得上世外桃源,如果只是转移污染,而不减少污染,发达地区终将自食恶果。环境政策需要从整体考虑,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调动污染者参与治污的积极性,制定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避免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只有这样才能不再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该地做法坚持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分析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6月23日,光明网载文指出,有些人对新常态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简单化、静态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泛化的偏差:以为新常态只是增长速度新、能够自然而然出现和保持的状态,可以心安理得、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无需作出艰苦努力。这些偏差,极不利于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合理的对策,甚至可能成为有些人从“GDP崇拜”一个极端走向“去GDP"另一个极端的借口,必须予以澄清、纠正。因为新常态不只是增长速度新,更重要的是结构新、水平新、成效新、宏观经济状态新,还需要发展条件新、方式新、动力新、制度新、体制机制新,难度更大。新常态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
结合材料,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性对待经济发展新常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缓缓降落在月面。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了月球。继苏美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中国探月工程是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的,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科学攻关、勇于探索规律的结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嫦娥三号”成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请结合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合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