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其重要动力,其中我国传统住房观念“居者有其屋”的思想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城市化加速,也有赖于居住的稳定。但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把“居者有其屋”理解为“居者有私房”,个人拥有的房产越多越好,这是造成中国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旺盛、严重供不应求局面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旺盛、严重供不应求局面”成因的认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此次全会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和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表明决策层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继续加深,同时也为经济体制领域推动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指明方向。
材料三: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通知指出,严格行政许可设定,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今后起草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一般不新设行政许可,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严格设定标准。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提出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三,请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为我国深化改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出谋划策。
(2)有人说,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要“管住政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地方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方法论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1)根据材料一的事实,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体现的矛盾观。
(3)结合材料三,请选用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原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办公楼港城大厦正式落成,静待上海自贸区办公总部南下入驻。该试验区是为了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主动迎接挑战,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高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3)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
材料一: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可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都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1)警惕和反对“没有意义的发展”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材料三: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网络用语往往采用谐音改编久已形成的熟语或者成语,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为了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对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许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能更快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积极作用,限制它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给力、山寨、宅女、月光族、PM2.5……这些原本被视作“玩笑话”的网络流行语,如今不仅融入寻常对话间,更“登堂入室”,进入汉语词典。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被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无法离开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谐音、比喻、仿拟、飞白、拟人、拆词、拆字”等修辞手法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高频率使用,洋溢着汉字丰富的表现力、旺盛的生命力。可以预言,丰富的社会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表达需求,相应也不断有新的语言形式以供利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表示:“语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干净、合适、生命力强的词才能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因此,要想语言保持活力,就得自信收纳,让自然规则去选择。
材料三: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1)你赞成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语言得以发展的哲学启示。
(3)结合材料三,针对网络谣言呈激增之势对网民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遭受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53起,涉案金额52.9亿美元,分别较2013年同期增长20.4%和136%。总的来看,上半年贸易摩擦形式总体保持平稳,立案数量前低后高,G20国家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体,发达国家强化贸易救济调查措施运用和执行力度,案件金额趋大,涉案产品高端化。发展中国家对我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趋多且呈现反补贴调查措施的苗头。
材料二:能源是支持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各民族共有的传统美德.虽然中国人均能耗水平比OECD国家(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少很多,但是我们仍然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消费的理念,崇尚节约,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三: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应对贸易摩擦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观念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阐释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改革。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
材料二:旧常态,是指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累积,旧常态就会出现矛盾和混乱,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简析如何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之间的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主席也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借鉴了儒家“天人合一”“隆礼重法”等思想。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仁”的推行表现为善待他人,推己及人,即“友善”;“义”的推行表现为处事得体,办事尽心,即“敬业”,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华。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8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会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驱动创新。
材料一: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l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报告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材料三:天津滨海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201 3年在生产总值跨上70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确立了总体上要提前三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区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在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新区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1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在1 3%以上;在生态环境方面,因地制宜,将中新生态城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在全区推广,打造国际一流的宜居生态环境;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方面,科学施策,因势利导,加快城镇化进程。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2)根据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滨海新区在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9月16日,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来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 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产业,但2011年文化产业只占2.7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