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  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1月,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每一次全会都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作出重要决议,推动我国的改革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从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的认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会引领我国改革事业走向崭新的阶段。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历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变化演进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生态文明,但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这是一个亮点,将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2)运用发展的观点,就如何开展低碳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的灯塔”。继“保增长”之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强调2010年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当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他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的时候,他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谈谈你对温家宝引用的三句名言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钱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观看,是世界著名的两大涌潮之一。但是,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浩浩钱江水,滴滴灾民泪”,“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这便是当时遭潮灾的写照。专家指出,人们对涌潮成因和规律的无知是造成悲剧的一个原因,其实,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涨潮的时间是可以推算的。同时,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出现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它的威力。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简要分析钱塘江大潮造成悲剧的原因。
材料二  为了预防和减少钱塘江潮汐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杭州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办法》。他们将建立钱塘江防潮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发布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的决定、命令,负责制定防潮安全应急预案;组织钱塘江防潮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向社会公告辖区内容易引发潮水伤人的危险区域、地点,组织在危险区域、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等,同时呼吁市民、外地来杭人员等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遵守防潮安全管理规定,自觉接受钱塘江防潮安全教育,服从巡查预警人员的管理,不进入危险区域、地点,主动防避潮汐风险。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请说明为了预防和减少钱塘江潮汐引发人员伤亡事件,杭州市政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认为自己是征服自然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2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0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①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2011年达到5432美元。
材料三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12分)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8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 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 “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 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发 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 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 杨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 小善成就大爱,大义触动心灵。在我们揭阳无论是为救他人而牺牲的民警袁伟群、 驴友林伟树和江军生,还是收养孤儿的紫峰寺师父释耀概等揭阳好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企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我们无论来自哪个群体,都应充分发挥道德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个人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结合 材料二,运用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为公民如何发挥道德正能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26日,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这是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5次航天飞行。
然而,此前的“长征”系列发射,次次惊险,都对航天运载火箭团队提出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所使用的技术、参数不同,可供参考的资料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为了解决种种挑战,只能根据实际,在探索中一次次修正、复核、改进。不断完善运载火箭的故检系统,攻下全新型号。为了运载火箭万无一失,从1993年起至今,火箭团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他们无怨无悔。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一谈运载火箭团队如何实现火箭成功发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
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实现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去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40次。梳理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是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26 分)国务院发布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吹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规划》提出,弘扬海洋文化,充分挖握以涉海文物、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海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继续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等海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传播海洋文化;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规划》中发展海洋文化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12 分)
材料二 《规划》强调,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恨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海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谙的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结合落实国家关于沿海区城发展的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城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海岛发展特色产业。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是如何遵循客现规律的。 (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规划》内容运用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