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创新的社会作用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分析材料二,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哪些观点?
(3)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甘肃天水市庙坪村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的灵源侯高皇庙,是为纪念唐代战将雷万春而建的。村里的三块石碑,记载着村子北宋以来的历史;每户门楣留下“耕读第”、“清平乐”、“映南极”等字样,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面临着村落文化后继乏人的严峻现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2)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贾思勰出生在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爱读书,特别是农业书籍。成年后的贾思勰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对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尤其是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励志撰写一部农业书籍。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批判性研究前人著作,创造性地探索遗传、变异的关系和人工杂交、定向培育原理,开发出许多农业新品种。晚年,贾思勰全身心梳理总结自己收获的知识经验,撰写了综合性的农业宏伟巨著《齐民要术》。
材料二“古有《齐民要术》,今有系列农学专著。”为撰写这套专著,近500位顶尖农学家走遍山东所有农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新时期条件下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种苗、肥料饲料、生产技术等各种生产因素的变化,精确记录、对比分折、系统总结各项考察和试验数据,纠正古代农业书籍中的不妥说法,极大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套十年一剑的专著涵盖粮食和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家禽家畜、蜂蚕水产等十大农业生产领域,被誉为“当代的《齐民要术》”。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贾思勰能够撰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3)材料二是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报道,请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主旨,为这篇报道添加一个不超过16个字的标题。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5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2014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报告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材料三: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采取差异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其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3)材料三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
比重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
3
43
10
6
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4
25
20
约7

注: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的30%,中国文化价值、中国理念输出还很弱;我国真正具有创意、研发、制作水平的文化企业不多,创造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有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
材料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SBS电视台2013年12月末播出的经过精心策划和广泛宣传的企划剧。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追捧。韩剧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韩剧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制作过程精细,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韩剧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随着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刺激了文化消费,从而带动韩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成规,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文化发展上存在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韩剧的成功对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启示。
(3)结合材料二和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树立文化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悄然重构——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文化中心”;天津,协同上下功夫,错位上做文章,发力做实“北方经济中心”:河北,纵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打响压减过剩产能攻坚战,渴盼借力京津绿色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特点比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2)北京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根据示例,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二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渊源深厚,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三地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3)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4)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从点滴做起,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请你为保护传统古建筑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5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把“互联网+”的概念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材料一:“互联网+”被视为对传统信息化的重新定义,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内,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正在社会生活各部门扩散和应用,并与传统产业碰撞出新的火花。
材料二:2014年,中国凭借140亿件快递跃居全球最大的快递市场。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业大约六成业务是来自于电商。电商催生了快递业的繁荣,但也导致快递业利润稀薄,快递业未来将何去何从?在“2015中国快递论坛”上,“互联网+”正被快递业视为新机遇,有望继电商之后点燃快递业的“二次革命”。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互联网+”行动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二,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互联网+”行动带来的快递业的二次革命。
(3)结合材料一和二,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为何要引入“互联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 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

注:2014年国民经济增长预期定在7.5%,万元GDP能耗目标下降3.9%以上.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实现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1)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
材料一: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春来柳绿,又是清明。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015年1月1日---10日举行。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2015版的《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材料二:近年来,还出现了“网上祭扫”的新形式。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点燃蜡烛遥寄哀思,被评为是引导社会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可是,2014年的清明节期间,各类清明节奇葩祭品可谓是抢尽了风头。这些清明节奇葩祭品有着例如纸扎苹果5S手机、乃至无线路由器等高科技产品。对此,有的网友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为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有人说这实际是种不良风俗,是以现代生活的元素为参照把传统文化中并不优秀的部分放大了,“它们作为工艺品来说尚具有一定趣味性,但作为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则不宜提倡。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不同观点。
(3)结合材料,请您从辩证法的角度为如何丰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的文化发展、文艺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文化的创新力不足,商业功利主义气息太浓,把文化、文艺只当作赚钱的产品来做,真正体现文化、文艺的正能量和接地气的作品太少……“接地气”成为国际文化竞争态势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词。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热捧。该档节目既有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父亲责任等天下普适性关注点,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同时还创新地采用了国外的“真人秀”形式,通过星爸萌娃常人化的表现,让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完全沉下心来,在慢节奏的节目中细细品味浓浓亲情。真诚、独特、接地气、适合全家观看也是该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从市场准入、工商注册登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各种以创业为主的小微企业给予支持,一大批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诞生,它们在扩大就业、活跃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包括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科技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等一系列改革。为了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关方面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
(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工作思路的哲学依据。
(2)根据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转变工作思路,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重视科技创新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创新的社会作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