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材料一: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下表是
2014年小微企业相关情况占全国比例的数据:
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新增小微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材料二: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大量新创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缺人才、用工难,缺资金、融资难,税费高、负担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和突出困难。并且,国务院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但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够,造成政策措施不能很好落实。
材料三:“清单”作为商业名词,如今更多地被用在行政管理领域。建立清单制度是防止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利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要开出“三张清单”:要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要给出“负面清单”,除了清单上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保障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要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和范围,规范政府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说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分析各级政府应如何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开出“三张清单”。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有关各方应如何积极参与,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各项工作不仅要适应新常态,而且要不断坚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表1:2007年--2014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状况比较
|
中国 |
发达国家 |
|
年份 |
2007年 |
2014年 |
2014年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
4140.36 |
9882 |
12000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48 |
56 |
70--80 |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比重%) |
67.9 |
81.1 |
90以上 |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
15549.22 |
18313 |
40000 |
材料二:甲地认真贯彻中央“—号文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行如下举措: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坚持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引导农民探索家庭农场等新方式,平均规模达到200亩,使得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制定专门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加大财政农业投入集中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加大引进国外关键技术、管理经验等力度,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
(1)指出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甲地是如何适应新常态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是简单地制定规则,而是如何让法治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基因和最高信仰。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国有企业(非金融业)的家底。
年份 |
营业收入(万亿元) |
净利润 (万亿元) |
上缴税金 (万亿元) |
资产总额 (万亿元) |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万亿元) |
2003 |
10.73 |
0.32 |
0.84 |
19.7 |
8.3 |
2011 |
36.79 |
1.69 |
2.99 |
85.37 |
29.17 |
2013 |
47.1 |
1.9 |
3.8 |
104.1 |
37 |
注:目前国有企业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董事会的考核和外部董事的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国家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材料二:某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与总经理分设。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外派监事,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支持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材料三:意见的制定过程中省委和省政府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征求人大、政协、企业团体、专家学者等600余人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省国资委按照“弱化、深化和强化”的要求,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企业党组织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奉献”“创一流业绩、为党旗增辉”等主题活动。省人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法规,同时,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发挥监督职能,全力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意见中的措施对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政府、政协、人大和公民在国企改革应如何发挥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小微企业对政策期待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图: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经沧桑、步履维艰。2008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2011年至今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经济形势颇为敏感的中小企业“伤不起”。经济专家建议,中小企业“疗伤”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材料三:2014年两会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仍然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如何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提出了提案。政协委员关于中小型企业的建言献策将影响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3年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知识点?
材料一:
中国近20年电子商务发展展望
(注:2014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944亿元,同比上升66%,环比上涨23%。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
材料二:互联网加速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不断催生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竞争主体的扩大化,也使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
材料三:2014年举行的首届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中方呼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携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并提出九点倡议,具体包括: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联合开展网络反恐、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广泛传播正能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推动网络空间共享共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知识点,说明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分析我国呼吁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九点建议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颌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
材料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价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26.
材料一: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自2004年
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具体表现为:
注: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在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当年日本汽车工业的产值,占GDP的17%;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已达到5%;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足4%。
材料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国家许可范围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1)请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试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的合理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材料一: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时间 |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
作用和意义 |
1997年党 的十五大 |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 |
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
2002年党 的十六大 |
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 |
走向全面法治阶段 |
2004年十六 届四中全会 |
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原则 |
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
2007年党 的十七大 |
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中国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走向全面法治 |
2012年党的 十八大以来 |
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
材料二:《决定》首先树立了宪法的权威,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基础性地位,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材料三:《决定》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开启法治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2)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阐述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张某,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请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他完成这份提案。
回望2014年,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价格改革首当其冲,2014年我国陆续开放了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打破垄断,特别是加快放开电力、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奠定基础。
材料二:2014年,我国发动改革攻坚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不断扩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先后被纳入试点范围,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材料三:2014年我国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一起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禁止刑讯逼供”等司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政府等带头自我革命,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为什么价格改革要首当其冲,并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评论材料三中相关举措
(改编)材料一: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二:2014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分析指出,《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深化国企改革。
(3)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方法论。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有100家,其中88家为国有企业,中石化以4572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居全球第三。但中国上榜企业多属能源、矿产、银行等国有垄断行业,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对较少,赢利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中央领导人多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不尽合理、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反腐败机制不够健全等。国企负责同志要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
材料三:2014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中一些大宗商品如煤炭、水泥、有色金属、钢铁等存在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钢铁产量达10亿吨,而需求量只有7—8亿吨。鞍钢集团一位老职工感叹“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承载了共和国多少光荣与梦想,当年能进鞍钢工作,是全家人的骄傲,如今厂里荣光不再,令人伤感。”而有专家指出,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也不必过于悲观,比如虽说粗钢过剩近亿吨,资产负债率较高,但高品质钢板却大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一个国家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认清形势认真应对才是关键。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提出针对性措施?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评估我国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影响﹙8分﹚
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材料二: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