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材料二: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印尼访问期间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截止2015年4月1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南非、波兰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对于亚投行的筹建,很多人非常支持,但也有部分人表示疑虑,比如,中国是否会借此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亚投行是否会成为中国追逐地区和全球霸权的单边机构等等。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2015年,作为“一带一路”早期实施的元年,也是中国新经济外交的开拓之年。早在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的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构想一经提出,即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未来一旦形成虹吸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其中,进一步释放其辐射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部分人的疑虑”。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谈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
GDP增速(%) |
能源消耗强度降幅 (%) |
消费对GDP贡献率(%)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2011年 |
9.3 |
2.0 |
51.6 |
51.00 |
2012年 |
7.7 |
3.6 |
51.8 |
52.20 |
2013年 |
7.7 |
3.7 |
50 |
51.70 |
2014年 |
7.4 |
3.9 |
54.4 |
52.30 |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
材料二:江苏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材料三: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江苏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难,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2015年是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双方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交流互鉴。
材料一:金秋时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开启了中英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访问期间,中英两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未来中英双边关系进一步具备了全球合作的视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材料二: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习近平在白金汉宫晚宴上说道:“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上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开启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互鉴?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到201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亿人。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才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尊重人才”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并就国家如何提高人才的积极性提出三点建议。
材料二: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宣布了一系列中国援助南部国家的新计划。其中包括:中国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对最不发达国家到2030年的援助力争达到120亿美元,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国、岛国2015年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我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目前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类型。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最不发达国家约23%的产品出口。
(3)有人对我国政府对外援助表示不理解,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相关知识,阐释对外援助的理论依据。
材料一: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纵观习近平主席任职以来的出访和演讲,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一直在传递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模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他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中国政府将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巴黎协议应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实现互惠共赢,要确保国际规则的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举措。
材料一: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材料二: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将导致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
材料二: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演变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诚如习近平主席说过“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经历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的世界责任,在世界秩序中发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在9月26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在9月27日全球妇女峰会上,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相关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口及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中国应怎样做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亚经济大致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据估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至少需要融资约21万亿元。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5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却仅有5000亿元左右,资本配置不尽合理也不够多元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的依据。
(2)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如何通过市场的力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基于此,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Ⅸ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殄,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亚投行作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以及充分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反映了成员国的诉求,符合成员国的利益,有助于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改善,更惠及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借助融资平台,中国也将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互信,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截至2015年4月3日,已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52个经济体宣布加入亚投行,而美国和日本对此并未作出最终的决策。
(1)请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亚投行的建立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演讲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亿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货欲债务。中国的这些举措获得了国际杜会的高度评价,习近平的演讲多次被现场的热烈掌产打断。
与此同时,也有小部分人认为,中国自己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中国是不是在“穷大方”?对此《人民日报》载文指山,免债是大国经常做的事.中国不该缺位.良好的国家形象会使中资企业在国际上受到更大的欢迎。中国免除债务使得受援国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国家和地区局势也随经济发展趋于稳定,长远看也有利于中国与受援国进行经贸合作。2014年中国免除35个非洲国家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但收获了708亿美元的大单。中国确实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不过我们自己的扶贫工作并没有耽搁。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的举措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2014年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67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921亿元,增长7.2%。尽管前5个月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受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全国财政在上述领域支出是如何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的。
材料三:中国互联网发展令人鼓舞,但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013年11月5日,第四届全球网络空间合作峰会上,中国提出以下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维护网络安全,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以上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
图示:2005〜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格:我国的能源储备及利用状况
|
人均能源储备 |
能源终端利用效率 |
||
原煤 |
原油 |
天然气 |
||
中国 |
95吨/人 |
3吨/人 |
1 416平方米/人 |
32% 〜33% |
世界平均 |
200吨/人 |
28吨/人 |
28 400平方米/人 |
42%以上 |
材料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了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决定继续开展“万家企业 节能低碳行动”。该行动主要针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监督和考核,促使这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但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由于我国的低碳技术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要使碳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则需要充分的国际合作。
(1)评析图示、表格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实现节能低碳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上的态度和措施做出阐释。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