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发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屡屡遇到各种障碍,有对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质疑声音,有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意抵制,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带的摩擦与冲突,也有基于中国威胁论的无端抵毁……但是,重重障碍不能阻挡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上述问题?
截止2015年4月1日,有31个国家已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正式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朋友圈”覆盖了五大洲。美国的欧洲盟友也纷纷加入,在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日本还榜上无名。亚投行迅速扩容之势证明
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生逆转
③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形成
④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打开了“筑梦空间”。“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一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交通基础建设、贸易与投资、能源与资源、金融安全、双边与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正由构想变为现实。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什么会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政治意义。
中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连通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危机、加快调整等方面,沿线国家间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间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缩小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共赢。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析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原因。
材料一: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材料二:2014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
(2)结合材料二,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11 分)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外交部发言人就此表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对于任何挑衅行为,必将予以坚决应对。这是因为:
①领土和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正当的、正义的
④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材料:2014年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指出,中俄是友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俄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依据。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下图中的虚线。
(1)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1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中国正努力让古老丝路恢复往日的辉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结合材料三,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月16日,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英国的决定很快就引起了连锁反映,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不甘落后,3月17日立即表示也要申请加入。英国提出申请时,美国政府已经非常恼火,指责英国没有与美国磋商就“加入”了中国倡议的亚投行。面对其他三个欧盟主要国家的申请,美国更是坐立不安,似乎感到芒刺在背。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世界各国参加亚投行的原因。
材料二: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议上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议。会议强调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
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只要亚洲各国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一个紧密相连、互通有无、携手并进、合作共赢的亚洲,定能以自身发展造福本地人民,为推动世界繁荣进步注入生机勃勃的亚洲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的正确性。
“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2014年,中国领导人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梦”的美好声音;五大洲政要来宾密集访华,高层互动引领国家关系健康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官方、民间活动相继举行……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012年2月13至1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习近平说,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为标志,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1)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