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就业持续增加,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2)材料二:G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生态文明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借助于本地的重点景区,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三大产业的全面拓展;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等,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道路。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G省是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其经济发展的。
材料三:2014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3)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降低了“GDP考核”权重,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权重。在山东省人大代表会议中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项工作报告。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到山东就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推动了问题解决长效机制的建立。
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行为主体在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发挥的职能作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四周年。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九十四年的风雨辉煌,在这九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旗帜为荣,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崭新的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人民谱写中华民族最辉煌的篇章。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既能救中国,又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乡村、农户,顶着夜色到科研院所考察、听汇报。调研中,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是如何带领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进的。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图二: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 2014 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有效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获得通过以来,不断细化深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行政处罚额度过轻,未能对部分违法、违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不足以对违法者构成有效威慑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食品安全法于2014年6月23日迎来首次大修,草案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相比较修订前,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要求更严,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权责要求更为明确。
材料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做好各项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国一切法律法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我国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立法法修改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立法法的修改,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配置的知识,说明国家修改食品安全法对加强食品安全保护的必要性。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立法法的修改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的消费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目前这一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童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要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注: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内有一种消费为主导的这种方式就称为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如之前的汽车爆发式消费和家电下乡等都属于这类消费。)
材料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牢牢把握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到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从重要政策出台到重大工程在建,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到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调研考察、一场场富有成果的协商对话、一份份深思熟虑的提案建议、社情民意调查报告,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的主要原因以及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党和政府决策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材料二:2013年5月3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黄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5月中旬,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7月8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对刘志军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大力反腐败的政治生活依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应对新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我国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 2 % ,新能源的消费比例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材料二:为进一步摆脱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恶性关联,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相继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加大了对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性投入;增加新能源消费,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纷纷建言献策,积极乡履行职责。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政府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原创)材料一:
图一:近三年某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
2005 |
2010 |
2014 |
文化产业增加值 |
80.1亿元 |
90亿元 |
113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20.4% |
27.9% |
30% |
(注:该地2005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20万人,比2014年增加约6.7万人。)
图二:该地2005年-2014年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 (单位:亿元)
材料二:每年的两会,“文化产业发展”都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产业鱼龙混杂,产业集聚度低、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国际差距较大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两幅图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协委员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天津年会上回答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Klaus Klemfeld提问时说:你们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我可以告诉你,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国的城镇新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也就是说接近我们全年目标。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沙特石油公司总裁提问时说:你问了我一系列的挑战,所以逼得我只能说要宣战。我说要向污染宣战,就是我们要用决胜决战的信心、措施来治理污染。对中国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大气和土壤污染,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这几个重要领域的污染进行宣战。
材料三:关于经济增长,李总理重申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他认为7—8月份 疲软的发电量、信贷等数据是高基数,外部经济低迷以及内部深层次矛盾造成的正常调整,符合政府预期。只要就业不出问题(1-8月就业几乎完成全年任务),经济就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定向调控出现“新常态”。“新常态”下,政策重心向“促改革”转移,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将存量和增量货币引导至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阅读材料一,结合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2)阅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向污染宣战的理由?
(3)阅读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理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国人民所高度关注。
材料一:聚焦“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材料二:热议“法治理论创新”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材料三:实践“法治精神”
为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出一期“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材料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包含的哲学道理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精神风貌,也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并拥护中国共产党,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为主题,分小组搜集资料,展开探究。
【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一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危难中,党和人民在一起,军队和老百姓在一起,13亿人民在一起。在一起,人民有了主心骨;在一起,战胜灾难有了力量;在一起,寒夜中有了温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灾难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心系灾区,果断决策、科学调度,托起生命至上的蔚蓝天空。
(1)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说明党为什么同人民在一起?
【共产党和政协委员在一起】
2010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主席团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讨论现场,与委员们共商国是,并听取部分委员发言。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他强调:“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政党制度。”
(2)请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共产党和少数民族在一起】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切实防范和打击“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3)结合材料说说中学生应如何响应中央号召维护西藏稳定。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