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某校高一年级同学认真学习文件,并围绕“我国的改革”展开探究,获取了以下信息。
信息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信息二:《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学们了解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设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同时要求各省份2014年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也纷纷围绕高考改革建言献策。
(1)结合信息一,分析“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信息二,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谈谈在推进高考改革方面应如何履职?
十八大后的一系列反腐动作的相继展开,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速,最集中地表现于网络反腐。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权力行为的监督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惩治腐败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对网络技术、民意表达、执政能力的有机整合,网络反腐聚集了巨大的社会力量,传统的纸媒与新兴的网媒,有组织的媒体与无组织的自媒体,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多维度、多立面网络,自发或群发地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检查、权力公开、财产曝光,从而逐步推动阳光下“扁平社会”的建立和精英化执政团队的建设。也有人认为,网络反腐容易形成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社会风气,并滋生青少年群体极端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对此,有专家指出,需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还互联网一片亮丽清新健康的天空,让网络反腐与法治同行共诉中国廉政的美好时代。据此,有人说,“我国反腐的关键在于网络反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反腐的关键在于网络反腐”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
会 议 |
内 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理由。
材料一: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引领新常态。会议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执政党的重大改革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材料二: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14分)
材料一: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 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201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审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审议和通过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应对新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需求从国内变为国外,要求国际化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获得话语权的提升。大型国企合并是一种大趋势,央企需要瘦身,从原来一味做大形成的虚胖,向做强、做优转变。推动大型国企合并,有助于降低相关大型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其内耗影响,以此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增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筹码,并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1)依据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实施国企大重组的必要性。
材料二: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平均薪酬水平为76.3万元,全部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为46.1万元。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是同期沪深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大约2~3倍,与职工薪酬差距达到12倍之多。央企负责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职业经理人,还同时是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的公务员。在职务薪酬上往往既有高管工资,又有“高官”待遇。
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此次薪酬改革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降薪,而是通过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分配,实现薪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革后的薪酬结构由基本年薪加绩效改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加任期激励收入。总的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优化央企负责人薪酬结构拟出四条政策性措施。
材料三:党和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成效显著,深得人心。反腐高压之下,仅2014年就有14名央企高管落马,全国超过70名国企高管落马。国企领导人员手中掌握的权力、平台、资源,都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2015年中央会进一步加强管党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聚焦突出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查找靠山吃山、利益输送问题,为深化改革开路,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大做强,给人民一个更加满意的交代。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对增强党和政府威信的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道理,说明中央加大反腐决心的正确性。
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动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人民日报 》载文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在成为新常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正在成为新常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正在成为新常态。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
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自助服务大数据将成为“互联网+”的行业趋势,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都有重要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如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准确把握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众真实的社会需求,使得决策更好地回应公众的意愿,更多地聚集民智和民意。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
成多元互助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字)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下图中的虚线
(1)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1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具有新的特点。
表:2006~2014年我国GDP增速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
GDP(%)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6 |
12.68 |
11.7 |
48.9 |
39.4 |
2008 |
9.63 |
10.7 |
47.5 |
41.8 |
2010 |
10.45 |
10.1 |
46.7 |
43.2 |
2012 |
7.7 |
10.1 |
45.3 |
44.6 |
2014 |
7.4 |
9.2 |
42.6 |
48.2 |
材料一: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材料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广东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攀升,当前,我省正面临破解经济减速、转型缓慢、区域差别三大难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广东,开创法治广东建设新局面。法治是我省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保障。
材料三: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在成为新常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正在成为新常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正在成为新常态。
(1)根据表和材料,对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作出简略判断。运用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必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材料二:
1994年3月 |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2012年6月 |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进行二次审议。随后,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征集到大量的修改意见。 |
2014年4月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三审。草案三审稿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并就草案的主要问题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部交换意见,共同研究。 |
2014年8月 11日至12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就修正案草案主要修改内容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后的社会效果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评估。至此,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 |
2015年1月1日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 |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我国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2)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探索依法治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生机与活力。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成为纳税的重要力量。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大量新创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缺人才、用工难,缺资金、融资难,税费高、负担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和突出困难。并且,国务院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但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够,造成政策措施不能很好落实。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分析各级政府应如何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历了艰辛的过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法治国家的建成必然受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我国自古以来,民“以吏为师”,政府率先守法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从立法到执法、司法、护法、守法、学法的系统工程,应上下呼应,左右协调,前后衔接。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党治国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展现出深邃的历史眼光。“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习总书记归纳的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有人认为,只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就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给予评析。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分析材料三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启示。
(4)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厦门,一座美丽温馨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两个百年愿景”,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建设进程。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厦门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厦门正在积极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厦门依托丰富而深厚的海洋文化,以侨乡风情、闽南文化、异国情调、温馨现代为特色,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城市气息交融,多元融合中西融汇,如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加大海洋文化建设,凸显海洋时代文化,推动美丽厦门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材料二:
三种互动方式,您的建议将被捎给代表委员: |
今年市两会重点讨论、审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您对厦门的经济发展、环境、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现在就请说出来!我们将从中遴选出大家关心的话题,对话代表、委员,共同探寻解决之道,并在微博上与您进行实时互动。 |
互动方式: 1.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 2.发微博给“@厦门日报”; 3.发微信给公众号“厦门日报”。 |
这是厦门市政府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征集意见过程中开通 “市民热线”。
材料三: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五位一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内容
材料四 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它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最近厦门利用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契机,与亚马逊合作共推跨境电商发展。双方合作旨在发挥亚马逊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和厦门自贸区便捷通关、快速检验、以及跨境支付、退税、物流等优势,推动厦门市做大跨境电商规模,拓展国内外市场,助推厦门市外贸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厦门海洋文化建设提出两点建议,并简要说明其认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市政府征集《规划》意见开通 “市民热线”的意义。并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更好反映市民愿景。
(3)有市民认为:“美丽厦门应该重在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结合材料三,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说明厦门应如何抢占“海丝”商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