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这表明
①国家通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国家通过调整分配政策以影响财政收入
③国家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④国家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去冬今春,北方多地出现严重旱情,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回答下列各题。
研究表明,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某市2009年启动兴水强农惠民工程,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全市所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修建治理,在抗旱保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告诉我们
①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粮食增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②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
③国家要制定鼓励政策,增强农民对水利的投资意愿和能力
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这表明( )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④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1年2月10日,宜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书记谢亦森强调,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就要坚持“一把手”抓教育,就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就要舍得花钱办教育,就要让教育工作者受尊重、有面子。会议印发了《宜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规定要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确保2012年达到4%,并稳定增长。这表明( )
①财政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宜春市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④教育是当前宜春市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中,横向箭头显示的是物价上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这些影响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环节采取的措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政府运用经济计划,规范市场秩序 |
B.②是政府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的投放 |
C.③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
D.④是政府通过再分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
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灾难导致部分灾区农业减产。
材料二 当玉树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灾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
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5月8日,中央财政下拨青海抗震救灾资金7亿元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损毁设施修复等方面。
材料三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
凸显。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1)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防灾减灾不仅更经济,而且更人道。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人类应该如何成为自然的朋友?
财政用收入和支出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充分体现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 B.资源配置作用 | C.收入分配作用 | D.经济发展作用 |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寻常的5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这5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2010年1~11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76740.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47.41亿元,增长21.1%。预计全年突破8万亿,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描述表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表一和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给民众带来实惠。(10分)
(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9分)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在这里,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A.行政手段 | B.经济手段 |
C.法律手段 | D.政治手段 |
江苏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至2010年11月底,全省700多万60岁以上农民均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60元。这表明,财政
A.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B.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C.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D.能够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
据《新世纪周刊》报道,2011年拟安排9000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当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2011年的中央政府预算和赤字,最终仍待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说法正确是
①财政赤字的出现是由财政收入减少引起的
②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否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③预算财政赤字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
④结余和赤字,都不是很正常的财政现象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住房关系民生,关系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11年1月,为了调控房价国务院颁布了“新国八条”,其“限购”令和房产税试点内容超过了去年4月份“国十条”的力度。2011年2月18日央行再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9.5%,为世界各国之最高。这一切表明,党中央、国务院调控房价的决心。
材料二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生动力。
材料三 2011年2月25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六部门举办的热点问题形势报告会上指出,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役入力度;五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今年国家将集中财力保障改善民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为稳定房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怎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2011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会带来
A.商品价格上涨,投资规模回落 | B.商品价格与投资规模的上涨 |
C.银行压力加大,银行利润降低 | D.商品价格与投资规模的回落 |
如果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政府可采取 货币政策,通过 利率,抑制社会总需求,给经济“降温”。
A.扩张性、降低 | B.紧缩性、提高 |
C.紧缩性、降低 | D.扩张性、提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