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某校高一(2)班同学,围绕“国家财政”这个话题,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情境一 有同学从网络上了解到,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情境二 与2012年相比,财政新增的项目有: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等;提高标准的项目有: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扩充整合的项目有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按现有政策继续实施的项目有: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租房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等。33个项目预计财政投入将超过600亿元,与今年计划相比,投入增幅在11%左右。
(2)上述材料反映了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方面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正在从以投资为主导,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老百姓可消费、能消费的选择更多了。然而,新的烦恼也产生了,每月的工资似乎总不太够用!单项看起来,电信资费、银行收费都在下调。但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了,原本单一的宽带上网费之外又增加了手机上网费;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了,卫生费却上调了;买房的供房还贷压力大,没买房的房租年年涨……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人们的新烦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我国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2万亿元,这一规模将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赤字记录,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2%左右的水平。结合下图对此进行判断(  )
当前我国中央财政收支状况的简易模型

注:一般认为,如果财政赤字率达3%或债务依存度占60%,则认为财政赤字风险达到警戒线水平。
①中央财政赤字创新高已超出我国实际承受能力 
②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创造财政红利
③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增加,有助于扩大内需
④加大对节能和环保领域的支出,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2年以来,“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
材料一:
表:2009~2011年浙江用工缺口和人均工资成本

项目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用工缺口(万人)
307.2
478.8
701.1
人均工资成本(元/年)
27480
30650
35731

图:2012~2014年浙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

注:2011年和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别为3.8%、6.7%。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关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也比较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875.8亿元,同比增长31.2%。全国公共财政支出44435.1亿元,同比增长31.4%,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各级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下半年,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以下8项重点财政工作。

下半年,做好8项重点财政工作
1
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
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
大力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4
继续抓好预算支出执行工作
5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6
全面预算公开
7
进一步加强两基建设
8
认真做好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

(1)请运用财政作用这一知识说明它对完成以上重点工作的意义。
材料二 安徽省属企业的广大职工在十八大召开前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对党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岗敬业,努力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推动省属企业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做优做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2)材料表明了在当前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应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
(2)为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
方案A: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方案B: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新债。
方案C: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
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两个不恰当的方案,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实施这两个方案的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
烟尘排放
2008年
0.93
2321.3
901.6
2009年
0.90
2214.4
847.7
2010年
0.81
2185.1
829.1
2011年
0.74
2217.9
1278.8
2012年
0.71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被明确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将为长江经济带沿岸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机遇。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财政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


材料二:建立长江经济带,可以串起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互补、产业的转移衔接和优化升级以及市场的整合统一,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要在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有效推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使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必然是一个关键性任务;另一方,中国当前处于发展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和促动转型升级的抓手。
材料三: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全流域5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从其生存空间来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长江文化是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括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 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为控制物价上涨,政府采取了如下的措施:通过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通过发展生产,稳定物价;通过搞好流通,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材料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材料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 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改革税制、稳定税负、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下图是我国2013 年采取的财政措施(部分):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谈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离”有何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13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提出的“倒U曲线”(见下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处于“倒U曲线”左侧,而且离拐点有一定距离。为此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首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严格措施,为发展构建“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

材料二:著名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记录片《苍穹之下》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让无数人认识到了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知道了应对雾霾的一些具体措施。如:遇到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通过“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拒绝过度包装”“拒绝吸烟”等行为可以为治理雾霾做贡献;等等。
(1)简要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促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向“倒U曲线”拐点右侧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柴静的做法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养老服务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房养老”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其基本内容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代替“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以房养老”在英法等发达国家非常流行,主要与高遗产税有关。目前在我国推行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和重重困难,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愿涉足、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需经多次试点等到成熟后再推广实施。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2)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材料二: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至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3)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于2015年4月9日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一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523.1万人次受灾,31人死亡。在西部地区地震频发。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其中,3月1日云南沧源县5.5级地震和3月30日贵州剑河县5.5级地震损失较重,两次地震震中均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房抗震能力差,灾区群众自救能力弱,灾贫叠加导致灾害影响加重。1月10日新疆阿图什市5.0级地震、1月14日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2月4日西藏改则县5.2级地震和2月22日新疆沙湾县5.0级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一定损失,引发社会关注。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是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此,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 新的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面对西部频发的自然灾害,我国应如何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
(2)有人说,“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予以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进行系列税收制度改革,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材料二,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我国系列惠民措施的依据。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