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
A.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
B.是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
C.是保障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
D.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表明我国政府 ( )
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B.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
C.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D.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对象、社会保障收入的来源分别是 ( )
A.国家、社会成员、消费基金 |
B.政府、社会成员、积累基金 |
C.社会成员、全体劳动者、消费基金 |
D.国家、全体劳动者、积累基金 |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应该( )
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③完善再就业培训制度 ④由政府创办更多的企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增加了税种并提高了税率 |
B.扩大了财政赤字 |
C.发行了国债 |
D.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
近两年,国家增发2100亿元国债,带动了社会投资国债5000多亿,建设总规模达2.2万亿元,材料表明( )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的发展 |
D.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假如每年都实现“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那么( )
A.这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
B.这是财政运行的最差状态 |
C.最后会形成大量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
D.是比财政赤字政策更好的一种财政政策 |
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2000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30338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这样做( )
A.有利于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流动 |
B.不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
C.是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
D.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某国2008年度财政收入为1万亿美元,财政支出为1.4万亿美元( )
A.这说明该国出现了财政节余 | B.这不否认该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
C.该国只能靠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 | D.这可能导致该国发生通货膨胀 |
近几年粮食丰收导致市场上的粮价下跌,我国实行了粮食保护价制度,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这部分粮食收购资金支出( )
A.属于行政管理支出 | B.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
C.是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D.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
根据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这表明( )
①财政决定经济 ②财政支出的重点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 ③要坚持紧缩性财政政策④财政支出的数量和使用方向体现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消费水平 ③国家分配政策 ④社会保障水平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④ |
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财政收入包括( )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
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这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 )
①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人民的内部矛盾 ②有效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③保卫国家主权独立 ④促进科教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