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A.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
B.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
C.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
D.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受工人工资上涨、原料涨价、订单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6000多万微小企业出现生存困难局面。国家为了帮助微小企业渡过难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减免微小企业的税收 |
B.限制原材料供应商涨价 |
C.减少行政性收费项目 |
D.通过财政拨款增加微小流动资金 |
2011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43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财政部明确表示,我国将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超收部分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并向中西部倾斜。这体现了
A.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
B.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C.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D.要抓住重点,同时做到统筹兼顾 |
一个设计细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在上海基本形成框架(见下图)。构建和完善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A.是为上海市民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 | B.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
C.有助于提高上海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 | D.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
为了促进奶业健康发展,2008年9月28日,财政部下发了《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对奶制品企业收购原料奶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鼓励奶制品企业收购生鲜奶。这表明( )
A.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 B.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 D.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
2008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措施: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进一步覆盖到全国98%的县。这说明了
A.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B.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C.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 |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经济手段有
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
B.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
C.查处囤地炒地→减少住房用地供给→减少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
D.调整房产税收政策→减少房产交易成本→投机性购房增加→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能体现再分配要求的是
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 B.建立正常工资保障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
C.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 | D.强化税收调节和调整分配秩序 |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这一经济现象说明
A.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
B.我国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
C.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 |
D.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
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
A.增加税收 | B.增加财政支出 | C.减少银行贷款 | D.降低利率 |
近几年,我国财政部发行了大量国债,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
A.必然造成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 | B.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 D.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
十余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控问题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高政策。这体现了()
A. | 生产决定分配 | B. | 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
C.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 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 |
图1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
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针对
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
B.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C.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
D.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
A. | 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
B. | 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
C. | 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 |
D. |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