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会议要求要从多个方面,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结合材料,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说明如何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2014年12月12日,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可缓解北方严重的缺水局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国家财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③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亟待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实行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将重点增加对基础设施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和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切实花好每一分钱,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财政对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所起的作用。
(2)材料中政府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措施,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哪些知识?
“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过“紧日子”,2014年国家预算编制工作的这一要求,既实现了“开源节流”,又使国家有更充足的资金安排到民生支出方面,让广大人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
①财政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合理的财政政策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用好财政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火了一个概念——互联网+。互联网+,也就是智能互联网,被视为是继蒸汽机、电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工具,将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1)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材料二: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即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让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成为世界共识,也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紧课题。日前,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活动,目的也是在全社会强化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网民合法权益。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应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常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就是我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④—② |
C.③—④—①—② | D.④—③—①—② |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面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双双减速的压力,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
2015年财政工作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下列能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用的是
A.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
B.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C.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扩大投资需求 |
D.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 |
材料一: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3)从公民的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方面应有的作为。
回望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改革历程,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6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约9倍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表是2014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及其增速。
项目 |
GDP |
财政收入 |
税收收入 |
财政支出 |
数值 |
636463亿元 |
140250亿元(其中:中央级64490亿元,地方级75860亿元) |
103768 亿元(扣除出口退税) |
151662亿元(其中:中央级22570亿元,地方级129092亿元) |
增速 |
7.4% |
8.6%(其中:中央级7.1%,地方级9.9%) |
8.8% |
8.2%(其中:中央级10.2%,地方级7.8%) |
由上表可知( )
①中央财政出现大量盈余,资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②地方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地方债务风险日趋失控
③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经济持续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财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A.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B.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
C.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D.加强风险防范,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淘汰高污染汽车、使用新能源等是城市环保的重要举措。6月12日,上海市发布2015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第六批),计划下达财政专项资金逾4037万元,重点支持老旧汽车淘汰、建筑能源分项计量、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
B.国家财政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 |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