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
①《紧急银行法》 ②第一《农业调整法》 ③《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第二《农业调整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
A.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
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
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D.实行国家垄断经营 |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手持货币(即流动偏好)是出于以下哪几种不同的动机
①交易动机 ②谨慎动机 ③预防性动机 ④投机动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说法中,属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 )
A.利息率高,储蓄就多、投资就少 |
B.利息率低,储蓄就少、投资就多 |
C.利息率的自由波动可以实现储蓄与投资的均衡 |
D.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
对于正常商品,下列因素能使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是( )
A.消费者偏好程度降低 | B.消费者收入增加 |
C.替代品价格降低 | D.预期该商品价格下降 |
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是( )
A.凯恩斯主义 | B.李嘉图经济理论 |
C.重商主义 | D.新自由主义 |
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斯大林的高级赢利的观点意在说明( )
A.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
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
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 |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
A.《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一书中 |
B.《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 |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 |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
下列对美国、德国、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都受自由主义的影响 |
B.都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
C.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 |
D.二战后都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恢复经济 |
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九月机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 |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 |
C.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
D.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在于 ( )
A.依靠市场规律是不行的 |
B.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 |
C.过分地依靠市场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到了崩溃的边缘 |
D.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依赖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 |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事 ( )
A.“新政”的目的是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
B.“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C.“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 |
D.“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