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许多商家不仅用各种圣诞物装饰店面,而且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圣诞礼品。更有一些商家打出了各种促销打折的广告,据说,市区某商场在24日平安夜人满为患,实现了上千万的销售额,直到凌晨3点左右才关门。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圣诞节,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洋节”的重大影响力。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
⑵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这一“洋节”有何重大影响力?
⑶文化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任何国家都可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维护本国利益可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该观点作出评价。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并提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理由。
(2)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各地的楼市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相应的,各地政府根据本地楼市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楼市销售的优惠政策集中解决:如上海出台每户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为80万元,成都市可异地申请公积金贷款,杭州推出买房可以办户口,郑州市出台20条救市措施等。然而“新政”出台已满月,房企仍是“跌跌不休”。市民反应最为强烈的是,不管政府政策如何,现在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还是不成正比,如果收入增加了,自然会积极购房。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材料,说明怎样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14.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发”。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如今“城市病”日趋严重,城市生活已不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随着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又促使城市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角,世界城市、特大都市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引擎。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知识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预计到202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到城市。现代化城市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快捷的信息,使传统服务业功能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广泛;低碳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现代城市发展,承载着人们的幸福。
(2)结合材料分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某市交通局发布一个文件,规定市内每辆出租车一次性赞助2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和加强出租车的管理。这一文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对此,出租车司机议论纷纷:有的提议集体罢工,有的提议集体上访,最后决定将情况反映给有关媒体。经过媒体曝光后,该市市政府纠正了错误,撤销了该文件,退还了司机的钱款。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2)分别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建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材料二 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时代新概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协调发展。
(1)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由。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为什么要坚持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某校高三(1)班同学就此开展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探究:
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导致气候异常,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以及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同学们查阅资料中的信息对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启示。
解读生活:
同学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根据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而发达国家只会下降30%---40%。中国政府减排的这种努力没有前提条件,也不与其他国家减排行动挂钩,而发达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应该受到国际监督,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对这一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中国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在此次大会上接受‘三可’要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一个基本前提。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既要承担共同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恶化成因中所起作用不同,对承担的责任又要有所区别。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统一的。
建言献策:
“中国给世界一个绿色信心”。胡锦涛在山东大唐东营风力发电项目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希望企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为做大做强风电产业、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更大作用。
(3) 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我们如何才能抢抓到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先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5—2008年我国经济及国民收入分配情况
注:①2010年我国GDP达397983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
材料二 建国后,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目标,为筹集资金,我国制定了低工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很大提高,但劳动报酬占比偏低、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藏富于民”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着力实现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偏低问题进行利弊分析。
(3)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藏富于民”政策取向的正确性。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我们感受到为人类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我市某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在会上同学们对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发表了很多金点子。如果你也加入这个主题班会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近1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中欧双方的了解与互信显著增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出现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良好势头。中欧之间增进互信,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带来重大影响。
(1)简要说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说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口铁矿石价格成倍上涨,最犬买家的中国钢铁企业要多付出超过千亿元的成本.为此中钢协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的信心一方面要来自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来自自主创新的实力提升和来自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要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要推动跨所有制、跨地域和市场化的重大资产重组,最终实现中国钢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话语权的提升。
材料二 最近,商务部表示将会同工信部积极给中钢协以及钢企在谈判中提供支持,以及必要时的贸易手段支持.
材料三 在宏观经济向好、钢铁需求进入销售旺季的背景下,钢企必然将大幅提升钢价以转嫁成本压力.据此,许多钢产品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未雨绸缪,开始积极采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我国钢铁企业应怎样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狂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知识分析商务部联合工信部支持钢企和钢协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说明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未雨绸缪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
2009年7月22日出现的日全食天文景观,是我国境内天空500年一遇的日全食。针对可能因日全食在部分人群中产生的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7月10日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科普教育宣传、科学引导观赏、谨慎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等,妥善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工作。
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是政府之责。”的政治学依据。
某校高二(1)班的宣传委员小张利用国庆节长假,收集了大量图片,精心设计和展出了主题为“共和国60年”的图片展,向同学们介绍新中国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小张同学在图片展的“结束语”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同学留言”一栏,让同学们写观感。
美国《时代》载文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2009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决定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0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投资、消费、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7%、4%、3.6%。
材料一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世纪”的到来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方式粗放,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1)上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加大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材料三 一个强大国家的兴起,往往都会在国际上掀起相应的文化潮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汉语热”、“孔子热”也随之兴起,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但这种影响力与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仍然极不相称,仅以图书为例,对欧美的进出口比例居然超过100比1。这种巨大的“文化逆差”警示我们,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所不在,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3)请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四 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对于谋求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必须在若干关系长远的领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中国未来发展寻找牢固的基础。
(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历史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
材料二 据统计,在企业招聘时有的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签约失败。另外,据调查,8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6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材料二给我们的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