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正在北京出席党的十八大户解放军代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说,“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中国正按照这样几步开展航天计划:第一步是通过神五、神六把航天员送上大空再平安返回。第二步是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目前正处在这一步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明年“神舟十号”完成任务,我们就基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下一步是发展天宫二号和三号,掌握空间实验室技术和货运飞船技术。第三步是2020年掌握空间站技术,即长期载人航天和大规模开发大空资源的技术。中国航天工程是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的,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科学攻关、勇于探索的结晶。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在航天技术上不断进步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十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1)试说明“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为什么?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孙女孙穗芳与两个儿子王祖荣、王祖耀经常往返两岸,今年双十节前夕来到台湾,兄弟俩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谈到对两岸感觉。王祖耀认为,大陆已逐步实践他曾祖父《建国方略》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能够把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逐步变为现实?
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社会公平正义。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公平观是怎样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党员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问题,找不足,寻良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理论依据(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日,江苏、安徽两省正式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这一改革为结构性减税拉开序幕。安徽、江苏两省认真准备,大胆尝试,力争为全国推开“营改增”树立典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实行“营改增”的意义。
(2)上述做法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 最近,小学暑假作业火了。翻开某实验小学暑假作业,满眼都是“神题”:“2/3青蛙=?”,“脚-鞋袜+草地=?”,“枫叶+小溪=?”,“一个喷嚏+一个喷嚏+一个喷嚏=?”,“爸爸+妈妈+我=?”……暑假作业中的这些“神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
反对者观点——
“出人意料的答案,连大人都做不出来,究竟要训练孩子什么样的思维?”
“偏题和怪题对孩子的培养并没有多大益处。一味求新求异,以至于把一些题目弄得人见题心惊、鬼见题发愁,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管用吗?”
支持者观点——
“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求答案,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孩子就应该从小接受多种思维的锻炼。”
“成人习惯以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所以在成人眼中,某些题目确是‘神题’,但孩子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因此,‘神题’不单单是考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也是激发孩子们的多元思维,为他们的思考、解题提供无限可能。另一方面,它也是加强亲子互动的有效载体,孩子和家长一同思考,相互点拨、激发,不是很好吗?”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暑假作业中布置上述“神题”?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为理性地创新小学暑假作业提三点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两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了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①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2年A省城镇化率为4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②图2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表1 A省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
年份 |
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行业的收入 |
制造、采掘、建筑等行业的收入 |
运输、旅游、饮食、商贸等行业的收入 |
其它收入 |
2008 |
52.7 |
30.2 |
15.5 |
1.6 |
2009 |
47.3 |
28.5 |
18.8 |
5.4 |
2010 |
41.6 |
27.7 |
23.2 |
8.5 |
2011 |
33.3 |
26.9 |
28.4 |
11.4 |
2012 |
30 |
25.1 |
32.8 |
12.1 |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交通拥堵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良好。但这不仅仅是“拥堵费”的功劳,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发达,公务车数量很少,这些因素是征收拥堵费的有利条件。日前,北京市计划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一方案不合理。他们认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征收拥堵费对富裕阶层和公务车几乎没有影响;征收拥堵费是治标不治本,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跟不上才是拥堵的真正原因。
(2)多数人认为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1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11年12月20日,环境保护部与各省(区、市)和部分央企签署“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要求各省级政府确保总量削减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