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放在了更加突出地位。胡锦涛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如何自觉参与到“共建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5%。
材料二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但总体看城镇化仍然滞后。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很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但却还不能在城镇稳定居住生活,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还在35%以下。
材料三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四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积极推进城镇化的经济意义。
(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造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中国梦”妁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 “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 的“价值特征”。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人民的“住房梦”、“收入梦”、“就业梦”、“社保梦”........实现中国梦就要把社会发展的坐标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与社会公平的方向位移。
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民生画卷
稳物价: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保住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收入分配: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就业:中央财政投入42亿元帮和促进就业。
社保: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
材料二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梦、民生梦建言献策。
(2)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材料一 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几千年来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当前提出“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海洋权事关经济,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受到重要关注;另一方面海洋权事关国家安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空前的挑衅。
材料二 针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南海、东海海洋权益的问题,我国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2012年4月以来,我国派出海监、渔政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船、渔民提供管理和服务。自2012年9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后,海监、渔政船只、飞机连续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
在一次演讲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新编了“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
有三座庙,离河都较远。
第一座庙,三个和尚一开始轮流挑水,三人都很累,于是他们商量分三段挑,你挑第一段,我挑第二段,他挑第三段,轮流休息,三个和尚一协作把缸里的水就挑满了。
第二座庙,三个小和尚被老和尚叫去,说庙里立个新规定,从今天起谁挑得多,晚饭就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少,晚上菜就减半或吃白饭,这样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就把缸里水挑满了。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把后山上的竹子砍了,连在一起做一个输水管道,在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在河边舀水,第二个和尚往输水管道里灌水,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把水装缸里。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三座庙里的和尚分别是怎样提高效率的?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措施的理论依据。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一词。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道路决定命运。 从“海国图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建国方略”……中华儿女无不渴望找到民族复兴之路。然而,大都“此路不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经历种种挫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找到了“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国强”与“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中国梦”照亮的,既是民族国家的共有理想,也有亿万中华儿女个人梦想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
(2)有人认为要在“个人奋斗”中达到“自我圆梦”,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请你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更要强调“民富”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依据,并就如何实现“国强”与“民富”的统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
(1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8分)
材料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6分)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
材料一: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城乡二元结构的羁绊,拥有一个城镇户口成为上个世纪许多农村家庭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材料三: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盘点2012年为拥有一个美好中国而付出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他们的梦想,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需要伟大文学塑造民族灵魂,于是我们收获莫言;中国梦需要能激励一代人的偶像,于是我们收获刘洋;中国梦需要平凡人的坚守,于是我们收获了感动国人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他们都是中国梦的成就者。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人们梦想差异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强国梦属于每个中国人”的理解。
(3)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以下为部分国家法律条文摘要: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各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法的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相关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坚持依法办事的意义。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解放思想的理论依据。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国家为了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不同的用户实行不同的电价,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必要性。
(2)国家调控电价,实行不同用户不同电价。对此,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1年底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吉林省省情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两个基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三个优势”(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等战略。近年来,长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以“双合、双创”精神为文化内涵,力求打造一个功能范围辐射整个长吉图地区的技术创新及科技孵化加速园区。“双合”即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国内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双创”即科技创新、智领创业,为吉林经济发展再添风采。借助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全省GDP三年来稳步增长。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的发展战略。(12分)
加强资源节约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我国近年来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状况图
注:我国目前每万美元GDP的能耗约为美国的2-3倍、德国的4-5倍、日本的8倍左右。
材料二 由于存在能源利用率偏低、粗放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式,国务院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3)分析材料三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拥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已经严重蜕变。面对西方节日严重冲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不少民俗专家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
材料二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汉唐时期至今,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为了弘扬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文化精神,开封市连续多年举办清明文化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气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开封市是如何正确对待清明文化的。(6分)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拥有的丰富文化是涵已经严重蜕变。面对西方节日严重冲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不少民俗专家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
材料二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汉唐时期至夸,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为了弘扬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文化精神,开封市连续多年举办清明文化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气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开封市是如何正确对待清明文化的。(8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