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以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给他们一份谬误,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这聪明。从这一自白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 对于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 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疱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 D.积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
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价格持续稳步上涨将会成为长期趋势。回答以下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大幅攀升,很多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型的,还有些是周期性的。这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符合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 |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要求 | D.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 |
有专家认为,从市场运行角度来看,对上述原因带来的食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生活成本提高,政府应适当提高容忍度。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
②如果价格信号失真,可能导致生产者做出错误决策
③极力压制价格上涨,可能造成后期供给不足
④政府不能调控农产品价格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树立全国乃至全球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这体现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
A.真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
“华西样本”是经历了30多年不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有专家总结,华西的发展就是综合运用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这四大资本。刚去世的老书记吴仁宝说:“中国25~30个小村,还不如华西村一个家庭。”目前华西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每个村民至少每年都可以分到3000元福利;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多提多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转制。”华西村秉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
①符合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要求 ②能创造性地综合各种条件促发展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