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新型思维方法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拥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已经严重蜕变。面对西方节日严重冲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不少民俗专家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
材料二: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汉唐时期至今,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为了弘扬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文化精神,开封市连续多年举办清明文化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气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开封市是如何正确对待清明文化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 . 0 级地震。地震的发生给我们雅安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人痛失亲友,家园毁损严重。天崩地裂的地震带来的不仅是伤痛,更给我们以哲学的思索。
材料一: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再到雅安芦山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关于地震预报,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地壳的运动也会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l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8 分)
材料二:“4·20”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要在第一时间统筹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由于此次地震灾区处于河谷地带,空间十分有限,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如大量人员前往灾区,将给救灾和安全工作带来新的困难,要求志愿者不要自行进入灾区;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余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全工作。李克强总理在重灾区龙门乡时安慰受灾民众“别伤心,我们灾后重建,新家会比以前更好”。尽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区重建工作也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雅安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2 )请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12 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在这次地震中,尽管我们雅安受到了重创,但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我们雅安人民的自强不息,坚强的雅安人民一定会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雅安。
3 )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为雅安灾后重建提出一些建议。(6 分,最少三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材料一: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革新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中国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则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运用“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瑞典文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中,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比上一届提高了5.18个百分点。
(1)运用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提高基层代表在全国人大中比例的目的。
(2)一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受该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制约。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材料二《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材料三 《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为此,在继续关注农业的基础上,将着力点落于农业科技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了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资料,工业发展中由于忽视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每年有5 000万儿童因水污染死亡,每年有3 500万人因水污染患心血管病。现在,各个国家都逐步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危机,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进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继续 坚定不移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1)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了那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2) 材料二蕴含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那些道理?(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2)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避免“快而不优”,“大跃进”式的推进,切忌“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粗放发展。试就此对我国城镇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新型思维方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