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新型思维方法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
材料一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理念不断重申,在法制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法治顺理成章地提上议事日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法治中国不仅凝聚着高层共识,同时也寄托着公众厚望。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一目标,阐明了依法治国的根本任务和鲜明性质,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实践迈向了新征程,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方向。
(1)结合材料一,请从《哲学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过程。
(2)结合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我国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我国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1)根据材料一的事实,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体现的矛盾观。
(3)结合材料三,请选用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原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
(2)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党员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问题,找不足,寻良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
材料一: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可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都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1)警惕和反对“没有意义的发展”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材料三: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 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从神州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嫦娥探月工程开展,我国做到了上“九天揽月”,实现了一个接着一个飞天梦。某校高二(6)班就此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  2013年6月13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于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比翼双飞。同学们通过走访得知,“神舟”飞船飞天会受很多因素制约,天体运行轨道、航天器的轨道要求、测控通讯、气象条件等。
(1)请问材料一体现了唯物论哪些道理?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知道,我国为探索太空奥妙,把太空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阶段。“绕”——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实施中国人的绕月探测,是为一期工程;“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卫星陆续出发,在2013年前后,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是为二期工程;“回”——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采集关键样品返回地球,是为三期工程。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探月工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同学们为了扩大人们对飞天梦的宣传,准备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
(3)请你为他们写出至少两种宣传方式,并写出相关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从化妆品到食品,从建材到家具等领域都已逐步引入了“无添加”的概念,研发“无添加”产品。甚至一向以色彩绚丽作为卖点的涂料产品都加入其中,比如某商品“无添加”系列墙面漆采用了“无添加净化科技”,在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中未人为添加甲醛、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达到层层净化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目前人们在消费领域的新变化对于企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2015年南京将建成8条地铁新线,总里程突破300公里。鉴于南京地铁运营亏损状况,南京市物价局决定对地铁票价进行调整,并组织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做出按里程定价的三套备选方案(见表1)。2013年10月17日,市物价局召开地铁线网票价听证会,来自消费者、专家学者和各单位部门人员共21名代表参加听证会,多数代表选择方案一。根据听证会的建议、意见,市物价局在听证会方案一基础上,细化地铁线网价格,加大了对12公里以上中长线路优惠,并发行月卡、双月卡、季卡,降低市民交通出行成本。2014年7月1日起,南京地铁开始实行里程计费的新票制。

方案一
起步价2元10公里,10-22公里每1元6公里,22-38公里每1元8公里,38公里以上每1元10公里。
方案二
起步价2元9公里,9-23公里每1元7公里,23-41公里每1元9公里,41公里以上每1元11公里。
方案三
起步价2元8公里,8-24公里每1元8公里,24-44公里每1元10公里,44公里以上每1元12公里。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南京市物价局召开地铁票价听证会的依据。
(2)在地铁票价调整过程中,南京市物价局从哪些实际出发,做出了最终决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国的改革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的主体绝不仅仅是政府。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最不可缺的是善于表达、积极参与的负责任的公民。
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片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因此,防治雾霾天气,政府、企业、个人都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1)图片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启示?
(2)结合图片与材料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保护生态环境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3)结合图片和材料并从《经济生活》角度指出企业、个人应如何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定义了“中国梦”。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中国梦”提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博鳌论坛……这些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在世界各地创建孔子学院、举办“文化年”、搭建“汉语桥”等文化交流活动,更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更加炫目的光彩。如今,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各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品中国茶、吃中国菜、学中华武术,到中国各地观光旅游,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认知和接受。
有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终是要走向一个个具体的对象国,而每个对象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一样,与中国的关系积淀也不一样,如果中国文化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用一种方式、一种内容、一种渠道,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从唯物论角度为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方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过程。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9月13日原则通过,同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还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新修改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
材料二 福建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也是文化部公布的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市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多年来,泉州连续举办了7届“海丝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2届“郑成功文化节”、22届南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五祖拳比赛、20届元宵灯会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说明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应如何经营和发展。
(2)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3)依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发展的。
(4)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泉州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新型思维方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