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B.“天道酬勤”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A.开放的氛围浓郁 | B.异彩纷呈 |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D.源远流长 |
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 )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
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两展”在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激起了各阶层观众的共鸣。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延安精神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了 ③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提高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 ( )
A.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B.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的过程 |
C.只要加强文化交流,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发展 |
D.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续发展 |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说明 ( )
A.知识本身没有价值 | B.不被传播的知识就没有价值 |
C.知识的力量在于被广泛地应用 | D.知识就是力量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华文化史掀开新的一页,我国文化各个方面百花齐放,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体现了( )
A.发展民族文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
B.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
C.中华文化实现了伟大复兴 |
D.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中国文化的发展当然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同时必须对外开放,博采众长,这对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对丰富发展我们本民族的艺术品种有积极影响。同时,我国的展演市场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较好的涉外展演经营机构,并且已自成网络,形成了涉外展演市场的基础框架。商业运作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据此回答9~10题。
9.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同时必须对外开放、博采众长,这是因为(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确保我国文化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 ④对外开放、博采众长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lO.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A.加强文化交流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内在要求
B.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C.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D.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就是谋求民族、国家内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珍视民族团结,尊重中华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据此回答9~11题。
9.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人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这种独特态度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勤劳勇敢和团结统一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10.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亲仁善邻”思想的有( )
①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④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主要表明( )
①中华民族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精神受到世界的尊崇 ③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威胁世界和平 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井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B.打击恐怖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 )
①求同存异 ②兼收并蓄 ③崇尚“和”为贵 ④尊重人的权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