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从故宫的建筑上颁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D.政治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
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A.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
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体现了( )
A.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 B.爱国主义精神 |
C.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D.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
在某地“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 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张家界将自己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将祖宗留下的真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
C.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
2010年6月16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社区,都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这种情况说明传统文化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成不变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能够与时俱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海外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传统文化( )
A.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B.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C.是钳制人们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包袱 |
D.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
2010年2月,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列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时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主要是强调( )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C.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 D.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繁荣世界文化 |
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电影《孔子》公映以来,引起各方热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孔子经典语句在影院中回荡时,让人的心灵再次得到净化与升华。由此可见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
B.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
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
D.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
2008年至今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喜悦,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抗旱救灾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表明
A.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
B.中华文化熔铸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
C.中华民族精神问题产生于特殊的时代 |
D.中华文化对人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内,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在商家营造的欢乐圣诞迎新序曲中,许多忙碌的都市人停下脚步呼朋唤友,购物、吃饭、聚会、打牌或唱歌,欣然过一个“中国式圣诞节”。材料表明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优秀的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
C.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 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一生,浓缩了中国人从屈辱走向自强的艰苦征程,代表着一代人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西式教育创新意识的熏陶,并未冲淡钱学森身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这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特点。
A.博大精深 | B.源远流长 | C.民族性 | D.世界性 |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6个花儿一样的生命深陷火海……谭良才、王茂华这对平凡翁婿挺身而出,三进火场,谱写壮举;全身重度烧伤,浴火英雄生命危在旦夕,赣、湘、鄂三地真情救治,爱心潮涌。说明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B.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
C.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 D.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