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如何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7.8 %
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元)
年份 |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净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家庭经营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
2008 |
11299 |
1454 |
387 |
3928 |
1854 |
4302 |
148 |
397 |
2009 |
12382 |
1529 |
432 |
4515 |
2061 |
4404 |
167 |
483 |
2010 |
13708 |
1714 |
520 |
5092 |
2431 |
4937 |
202 |
549 |
2011 |
15412 |
2210 |
649 |
5709 |
2963 |
5940 |
229 |
701 |
材料二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2和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10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命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
|
国内生产 总值 (亿元) |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人增 长率(%)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率(%)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
农村居民恩 格尔系数(%) |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 |
2008年 |
314045 |
8.0 |
8.4 |
37.9 |
43.7 |
28.6 |
2009年 |
340903 |
8.5 |
9.8 |
36.5 |
41 |
28.9 |
2010年 |
401513 |
10.9 |
7。8 |
35.7 |
41.1 |
29.4 |
2011年 |
473104 |
11.4 |
8.4 |
36.3 |
40.4 |
29.6 |
2012年 |
519322 |
10.7 |
9.6 |
37.1 |
4O.8 |
30.1 |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
材料二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材料三 有人认为,“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只要“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收入分配增长情况
|
2008年 |
2012年 |
5年来平均增速(%)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14045 |
519322 |
9.26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61330 |
117210 |
18.06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
4761 |
7917 |
9.90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
15781 |
24565 |
8.80 |
注:1979——2011年的33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建言献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因。
材料一 下列二幅图画。
图1: 城镇居民收入 图2:“花木兰求职”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说:“‘两个同步’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材料三 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粤东某市,一位尝到种茶甜头的老民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80年代我看到油茶有发展前景,便宜凭着热情和经验,大种老品种油茶,因产量低,近乎亏本;90年代,我看了很多农业科技书,按照书上的介绍去做,也没多少收获;进入新世纪,我认真研究了茶山土质酸碱成份,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并根据土质、气候特点来施肥和管理,终于摸索出一条种茶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之路还在当地通过电视台作了宣传。
(1)材料一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我国居民真正实现收入倍增计划。
(3)请分析材料三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关键所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而信息化能有利地推进其他“三化”,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四化”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有关分配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013年两会的提案中再次涉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2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4.49亿,1.24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分析我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经济意义。
( 26 分)党的十八大审议通过胡锦铸同志代表第十七届央委员所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的庄产承诺。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报告强调,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l)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 (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制度层面为国家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1)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提出要优先强调效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检验,将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对实践依赖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过程。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一、二、三,评析“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正确性。
材料四 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议案400多件,为近20年来数量最少,但总体质量较高,展现了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良好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改善民生”仍然成为代表提案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为老百姓说话”继续成为许多人大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4)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说话?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这句振奋人心的话意味着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下列选项的序号从下图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 )
①工资收入增加 ②生产供给增加 ③消费需求增加 ④劳动需求增加
A.④①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③④② | D.①③②④ |
公平是个永恒的话题。下图中能够有效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2008-2012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指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请你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为国家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某班同学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同学收集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第二组同学对收入倍增计划十分关注,他们认为收入倍增计划令人鼓舞,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也令人忧虑。其中,有同学认为“向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可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同学把目光聚焦到国家的政治建设上。他们注意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又一亮点: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 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2万亿元,增速为7.8%,已达到并略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5%的增长预期目标。可谓“国家年报”。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O.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 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