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状况比较

注: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专业人员流失、人员老化、推广能力不强等问题。
材料二:从2004年--2012年,连续八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国科研成果40%多,有时是20%多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个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是生产当中所需要的,另一个是很多研究课题的确定不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就是中国农业科技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试分析“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经济学依据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2)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14分)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2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最能解决就业问题,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融资难、融资贵,得不到金融有力的支持。二是综合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国家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二是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主要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总计超过140亿元。
材料二 从历次经济危机来看,许多世界级的大企业都是在危机中找到机遇并发展起来的。战胜困难、抓住机遇的关键是中小企业苦练“内功”,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生存能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扶持中小微企业。(6分)
(2)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小型、微型企业走出困境出谋划策。(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原有的行政体制下,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为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这个方案。
(1)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应该怎样科学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2)《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从形成到最后的通过,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3)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57处提到了“创新”。其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材料一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
万人人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比
2008年突破20万件
70年代德国7件
2009年突破30万件
80年代日本17件
2010年突破40万件
90年代韩国14件
2011年达到58.5万件
2011年中国4.5件

 
——资料来源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发展状况》
(1)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龙净环保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为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制造商。在全国环保行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龙净环保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一流公司的先进环保技术,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开发的环保产品获专利13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新产品)奖励30多项,为保护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2)“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3)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1年10月10日 至1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材料二 湖南某市2011年以前和2011年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  

2011年以前的基本状况  
2011年转变发展方式的举措  
加工贸易为主  
发展高新技术,集中高端行业、研发企业,形成板块  
西贫东富  
加大西部投入,建设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引导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  
以产品经营为主  
向客户经营转变,按照客户要求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差且子女就学难  
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子女受教育环境,引凤来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去冬今春,我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012年s市空气质量、机动车保有量和煤炭消费状况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空气质量达二级(良)以上(天数)
285
283
279
275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
103
121
156
180
煤炭消费量(万吨)
2210
2400
2621
2930
煤炭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
42
39
37
36

 注:①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28%。②近年来,s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分别增长了47%、28%、25%。
材料二 为既保证经济发展,又改善空气质量,s市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天然气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优化机动车结构,淘汰老旧机动车;关停高污染企业和退出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教育、传媒、通讯等服务产业;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
(1)揭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7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s市所采取的措施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200亿元,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GDP的比重仅为3.12%,距离5%的支柱产业标准还差近2个百分点,而且75%以上的增加值来自传统产业, 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根据材料,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 年,我国开启了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放权这一亮点引起了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向市场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原铁道部统管着中国铁路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理、运营以及安全,这种体制存在,政企不分、运力紧张与资源闲置并存等问题。这次改革撤销了铁道部,其企业职责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拟订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其它行政职责由国家铁路局承担。在政府职能整合的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将经营权下放给企业,让企业在不断深入的市场化竞争中,盘活铁路交通的经营。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这次铁路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上图),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粮食喜迎“八连增”。据农业部调查,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自2004年以来连续八年增产,比2003年新增粮食产量1.2亿吨,增产26.9%。与此同时,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与2003年相比,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量是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
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粮食连续增产和粮价上涨并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关系到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利用能源,必须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能源问题的症结在于:经济增长带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能源市场上的国家垄断,使能源价格不能如实反映能源的稀缺程度和使用成本;企业和消费者习惯了低廉的能源供应价格,造成能源的滥用和过度消费;工业化的加快和产业结构不断向重型化发展加剧了能源的紧缺状态。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所述我国能源问题的症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2年9月30日,第十三届西部博览会在成都圆满闭幕。本届西博会共举办105项活动,其中重大活动8项、专项活动97项,国际活动占39个,超过上届。共有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8万余人参展参会,境外嘉宾超过2万人。西博会正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泛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西部地区如何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
材料二:在筹办西博会期间,成都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西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筹备情况汇报介绍。成都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城市管理中的疑难顽症。成都市民认同西博、参与西博、服务西博,数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成都市人民齐心协力,创作了一曲展示西部田园城市的美妙乐章。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成都各界是如何“创作了一曲展示西部田园城市的美妙乐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某市就推进中小微企业平德健康发展,作如下要求:为缓解资金问题,提高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规范市场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货等违法行为;同时,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责令停止和限期改正高耗能、高污染中小微企业。
材料二 一批中小微企业抓住机遇,取得骄人成绩.他们有的潜心研发高、精、尖的产品,极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的大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坚持科学管理,提升竞争力;有的及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型生产新产品;有的根据市场不断调整定位,且坚持以质量增强竞争力;有的积极吸引外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并坚持走出国门参与党争。
材料三 某省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省委进行实地调研、征求意见、讨论,促成政府出台支持中小橄型企业的政策措施;省人民代表大会市议、听取、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特别强调重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力度,联名建议减轻其祝负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的努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徽企业的困难。
(1)材料一中政府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有关做法,体现了《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方面的那些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微型企业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省委、人大、政协委员的努力为什么能缓解中小微型企业的困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