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高中政治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签订合同约40亿份,而履约率仅约50%,企业每年由此导致的损失高达6000亿,为防止受骗,一此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由此得到的启发是

A.现货交易是避免经济损失的最佳选择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
C.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 D.政府要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创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逐步展开,进一步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我国已经日渐从跟随者 变为并行者,一些领域已有领跑能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成功。
材料二 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某校某班学生组织了一次“我的生活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讨论会。同学王某积极发言:“作为公民,生活方式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活动中去,为国家排忧解难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职责。”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每个公民应该如何参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正在形成“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这主要表明:
①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②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④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5亿头,同比增长1.7%,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3年1-4月份,猪肉价格三年一轮回的周期性魔咒再次发威,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养殖效益大幅下滑。猪肉价格的涨跌再次反映了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市场调节盲目性的是

A.价格涨跌——闻价而行——可能导致不择手段、两极分化
B.利益驱动——调整生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经济波动
C.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欺行霸市、分配不公
D.信息不灵——一哄而上——可能导致供求失衡、资源浪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及其实现方式,其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材料二 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3)从公民的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方面应有的作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参与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价值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低附加值制成品最重要的出口大国。要改变我国的这种状况,应该( )
①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②形成以技术、品牌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③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品             
④坚持在对外开放中以“引进来”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①顺应了全球经贸发展的新趋势        ②是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主导经济全球化      ④说明对外开放就是对外贸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幸福中国”,必须打造“诚信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交易双方的诚信状况与各自获益状况关系表

 
甲方
诚信
不诚信
乙方
诚信
甲方获益200,乙方获益200
甲方获益0,乙方获益300
不诚信
甲方获益300,乙方获益0
甲方获益100,乙方获益100

(1)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上表反映的关系,并回答企业要追求诚信的经济理论依据。
材料二 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信用、信誉以及培植保证信誉的机制。中国需要市场,市场需要秩序,秩序需要靠信誉来维持。因此,信誉能够塑造中国。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为塑造诚信中国,公民和政府该怎么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截止2012年7月湖北省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状况

指标
进口分类
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
一般贸易品
高科技产品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绝对数值
(亿美元)
1066.5
98.5
57
73
24
所占比重
80.2%
7.4%
35.6%
45.6%
66.7%

从表中反映的经济信息来看,湖北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
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开放结构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开放质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表一 我国2009-2012年基尼系数变化袁

注:基尼系数的数位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国际通行标准是将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约3倍。
表二  2009-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材料二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统筹,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表一、表二共同反映什么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8月26 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15日,商务部网站再次挂出一条公告,马来西亚贸工部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钢绞线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今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遭遇了第6次来自其他贸易国的贸易调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①钢材整体需求减少、供应过剩②他国政府为保障本国钢铁企业的利益
③“走出去”战略不能实现   ④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不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试题